两会代表委员出版热点谈 深化改革解决行业发展难题
发表时间:2014-03-12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邬书林(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翟惠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王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裁)

  ■张晓林(全国政协委员、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

  ■聂震宁(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

  ■高洪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何建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王亚非(全国人大代表、时代出版传媒董事长)

  ■龚曙光(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中南传媒董事长)

  ■彭长城(全国人大代表,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阿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巴金文学院院长)

  ■白岩松(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冯丹藜(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青年出版社董事长)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召开的2014年两会,将为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出谋划策,提出攻坚克难的具体方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也就新闻出版业关注度较高的文化体制改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关系等重点、热点问题,对与会的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通过了解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想法、看法,以及他们认为的解决之道,为深化新闻出版改革出谋划策。

  文化体制改革要扎实推进

  在出版产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出版产业要更加面对人民群众,面向市场,走市场化经营的道路,在坚持导向不变的前提下,多出优秀作品。

  邬书林: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和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让两个轮子转得更快。一手是产业发展,一手是公共文化服务,只有两者都强起来,我们国家的文化才能强起来。而且两者要打通做,要通过政策引导,把两者结合起来。比如精品生产,它既是产业主攻方向,又是公共文化服务离不开的资源。关于精品生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进行推进,这几年很有成效。第一是推动学术出版标准化。第二是制定精品生产规划,把领先的科学技术、创新的工业成果变成文化产品的主攻方向。第三是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之,在公共文化服务上要紧紧抓住精品出版核心,做精、做科学、做出传世之作。

  王涛:商务印书馆在做《新华字典》这一文化民生工程时,如果没有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与变革,积极的员工工作以及市场开拓精神,是很难完成的。为了在一年之内发行1亿册《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调动了全国80%的精装联动线,营销人员在全国行进了28万公里,提供的《新华字典》没有内容与印装的差错,而且能够及时到货,这都超过了商务印书馆的印装与发行极限,如果用老机制、老办法,是不可能完成的。

  王亚非:文化部蔡武部长的讲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国的文化产业已逐渐进入到装备产业、医疗产业、汽车产业、电子商务等领域,将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内容还要支持电信产业的服务,同时电信产业也要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跨界空间很大。所以,我认为我国应该对文化产业进一步的发展给予更大支持。出版产业主要是以内容制作和传输为主的行业,只要内容过硬,就可以多元发展,可以做到一种投入多种产出、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出版产业本身是一个立体的产业,只要有好的内容,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内容做书、做设计、做影视、做创意。对于出版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应该在哪些方面增加力度,我个人认为首先还是要以自己的老本行为基点,以内容主业为重,对内容制作进行深挖掘,不管我们是嫁接到纸质上还是新媒体上,好的内容都是关键因素。另外一个,就是网络渠道建设这块也很重要。总而言之,只要有好的点子,我们就应该想方设法把文化和商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升值即可。

  翟惠生: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包括坚持正确的导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我以为目前出版还没有做到完全以人民为中心,否则为什么精品力作不是很多?为什么没有立得住的中长短篇小说?因为出版社着急转企改制,它要养活一班人。全民阅读的提法太好了,但是读什么书呢?过去一部小说能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那是锻造出来的产品。而现在,出版的泡沫多,出版物的含金量低。人民希望看到对他有影响的出版物,对他的灵魂、一生,甚至下一代都有影响的精品。电影也是一样,一定要受观众欢迎,现在电影界的星和腕,只是镜头上的星和腕,不是市场上的,不是老百姓心中的。

  聂震宁:出版传媒产业的发展已经经过一个比较快速扩张的阶段,取得了转企改制、联合重组、资本扩张、多元发展以及加快走出去步伐等方面的成果,现在需要夯实改革的基础,那就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使得转企后的出版社建立起科学高效的一系列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而目前这些都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企业管理条件下的出版物内容的生产机制和评价机制方面,更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出版体制改革也要坚持质量第一,稳中求进。至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能够有所增加固然很好,但我以为,出版业对社会最重要的贡献首先是文化,然后才是经济。出版业的使命就是多出好书、服务大局、服务人民。

  媒体传播内容为王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是传播内容的介质,都是传播的翅膀。新媒体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传统媒体也有存在的价值。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归根到底还是内容为王,好的内容决定媒体生存。

  王涛: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应该是互补的关系。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新媒体出版都是出版物,都是阅读的介质,都是思想内容的载体,同时出版物同质化也是目前难以避免的现象。IT企业现在也在做新媒体,它们强调与传统出版的区别,但实际上对读者而言,新媒体也是出版物,是阅读的介质之一。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融合、相互互补的关系,而不是绝对的、天生敌对的或者抵触的关系。当然,传统出版企业如果不能很好地与新媒体进行融合,不能很好地进行转型升级发展,未来可能不会再成为内容提供商。因为对于读者而言,他们需要的是阅读的内容与介质,而不会关心内容由谁来提供。

  王亚非:我经常买书,有时在书店买,有时也网购。电子书我基本不看,没别的原因,主要是看着太累眼睛。微信、微博这些我都用的。对于传统出版产业来说,未来的发展肯定是要跟新媒体融合,相互融合,相互支持。不同的媒体,不同的载体,有不同的阅读群体,大家都是根据各自的喜好,各取所需,也不存在谁灭了谁吧。就像现在有网络也有电视,但网络和电视都有自己的观众呀,是一样的道理的。传统出版产业与新媒体结合的切入点当然还是内容。如果一个编辑能把好的内容在传统出版和新媒体中进行很好的转换,那就是成功了。这里所说的转换,并不是说把纸本的内容直接出个电子版本,这个不叫数字出版,真正的数字出版是编辑通过再加工能把好的纸本内容转换成具有数字阅读特点的产品,以此赢得新媒体阅读群的认可和青睐。

  白岩松:传统媒体新媒体归根到底内容为王,好的内容决定生存。我注意到相当多的新媒体出生没多久就老了,我也注意到好多传统媒体突然焕然一新。在内容为王的前提下,现代的传媒人更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新的方式去传播这个内容为王的东西。千万不要误解成了内容不重要,传播最重要。所有的新技术、新手段只是翅膀,它会让所有的有质感的内容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像我这个连微博、微信都没有的人,在互联网之后,我的声音是被人知道得并没有因为我没有微博、微信而减少。当然,我们需要去研究、了解新媒体,包括我们将来的改版也会与此有关。很多东西都会有所变化,包括传播方法、传播手段都在变,但需要拿出有质感的内容是不变的,只有内容有质感,传统媒体、新媒体都会喜欢,都会加以关注。我从来不担心,将来有一个互联网成为一个透明的窗户,大家喜欢它还是喜欢其中的风景?只要景色足够好。就像《纸牌屋》出来了,很多人都说互联网电视剧的连续播放将会冲击电视剧。上周,我看《外滩画报》采访《纸牌屋》作品创作的一位核心人员,经过一年的热闹之后,他也在重新思考。难道区别真的那么大吗?其实电视剧也是可以连续播放的;而互联网连续播放,很多人也不是一天就将所有剧集看完。改变这种方式很容易,我觉得,未来电影、电视剧以及以《纸牌屋》为代表的互联网电视剧的界限都将弱化,将会呈现出屏幕性,是在哪个屏幕观看的问题,这种观看的方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内容。

  聂震宁:对于新科技、新媒体的发展,能享受的为什么不享受?我也会上网查资料、获取信息、与人交流、购书等等。这几乎是不可能阻挡更不可能逆转的趋势。只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趋势势必带来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可能会造成其他一些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损失,譬如,新媒体的碎片化、视频化阅读必然造成人们整体化、深度化阅读的减少,这就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而在这方面传统出版业可以予以弥补和协调。传统出版业在整体化、深度化内容生产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优势,应当主动与新媒体结合,达到更好的传播的目的。尽管无纸化是趋势,但无纸化社会不会到来,纸媒也是一种媒介,自有他生存之地,传统出版业是不会消亡的。此外,传统出版业进军新媒体,发挥自己在内容生产上的编辑优势,同样也会有一片新天地。

  何建明:新媒体是媒体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我们应该尊重两种媒体形态的自然发展。新媒体有独特的地方,传统媒体依旧有自己的优势。对两者都要顺其自然,不应该觉得哪样东西好,哪样东西不好,他们都是渐进发展的过程。文化的东西跟文学作品创作一样,文化不能因为科技的发展就来代替内容生产的进程。对于人思想的教育,不可能通过一本书一个内容来实现的,其形态与内容都需要渐进自然发展的过程,这样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过程。

  高洪波:新媒体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我知道很多出版社比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就在数字化出版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投入了很多的资金,也做出了一定的效果。数字出版前景广阔,但对于少儿出版的数字化而言,由于少儿图书有着不同的层面,如低幼类别,绘本、图画书,目前纸媒的传播效果仍然比较强大。就目前来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着各自的领域、各自的优势,不能互相替代,可能会共存很长时间。

  冯丹藜:新媒体造成了大家碎片化的阅读,我建议能不能在国内新媒体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做出一个示范,推出连续性的内容,给读者深入的、系统的阅读,而不选择碎片化的内容。网民输入的东西,媒体不可控;但媒体提供的内容完全是可控的。媒体的主持人、创办人应该有意识地配合政府,输入正能量,提供一些趣味化、大众化的内容,比如说连载等。另外,如何把文化做成图文并茂,可以引导读者阅读,读者即使是拿着手机,也是深阅读、系统性阅读。媒体应该发挥这样的作用,而不是受经济限制不去做,媒体人需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以立法引领改革

  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立法引领、强化法制保障,用法律为改革铺就成功之路。立法引领改革就是要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改革事项,该制定法律的就制定法律,该修订法律的就修订法律,该废止的就废止。

  龚曙光:互联网金融只是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改变的一部分,但它的出现已经改变了现有的金融管理手段、模型及其金融服务的状态。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指把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和手段,而是指在互联网生态中金融所衍生出来的新的业务、产品以及功能,互联网金融是有别于传统金融业务的一种新业态。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在中国,它已经是一个金融现实,已成为中国网民和金融客户正在使用的一个工具和产品。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中国网民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响应程度也很高。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于法律响应方面,后者的法律响应比我们及时,美国去年就已经设立了众筹法。我呼吁立法,就是不希望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输在立法上,我们国家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有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互联网金融应该是我们国家金融建立新秩序,进入新排位的一个重大机遇。希望国家尽快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特殊性,修改现有法规,制定新法规,以形成包容互联网金融的特定法规体系。并通过从法律层面界定互联网金融,建立合适的行业准入门槛,规范市场主体交易行为;通过修正完善互联网金融配套法律体系,对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涉及的框架性、原则性内容进行细化立法,推进个人信息保护、征信、电子签名、电子票据等方面的立法;通过制定互联网金融相关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比如支付技术、客户识别技术、身份验证技术等,为网络金融平台运营商等参与者提供具体的规范引导。在完善法律体系的基础上,还要整合或新设相关机构,形成既专业分工又统一协调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体系,以平衡创新与安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彭长城: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青少年网民已达2.32亿。互联网具有信息海量、快速、交互性、虚拟性、网民隐蔽性等特点,技术更新频繁,使得我国对于互联网的研究和管理方式滞后于其本身的高速发展。目前互联网上低俗文字、图片、视频随处可见,赤裸裸的色情内容也大量存在,这对我国青少年的精神成长造成相当不利的影响。对于网络环境的整治,为何屡禁不止,屡禁不绝?目前立法的难点在于,关于互联网禁载内容的相关规定除明确对“淫秽”予以刑事打击外,对“色情”没有明文规定,对“色情”和“低俗”的认定更是边界模糊、标准不清,相应行政处罚失之于宽、松、软,造成打击力度不够。政府监管也未能变被动为主动。网络色情低俗新手段、新特点层出不穷,相关网络犯罪方面的立法显得滞后,更为迫切需要从立法上加大对网络色情低俗的打击力度。这样既能加强网络监管的严肃性和合理性,又能使依法治网更具有刚性和威慑力,有助于标本兼治和保持效果长久。

  阿来:雾霾、环保,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议题。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傅莹在回答央视记者有关雾霾问题时明确指出,雾霾已成为中国城市的标志性问题。为此,许多代表委员都发表了各自看法。我以为,环保,必须立法才能真正做好。(倪成 郭虹 张倩)

责任编辑:杨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