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在时代土壤里绽放
发表时间:2015-03-06   来源:人民日报

  “元宵节、重阳节应该放假,引导年轻人常回家看看”“不能让老艺术家人走艺也走了”“寻找真正走进学生内心的方式”……随着今年两会拉开大幕,有关传统文化的议题,热度不减。

  两会年年开,文化是熟脸,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总是难以缺席的常客。不过关于这个话题,今年有一个小变化:代表委员们谈重要性的少了、讲实效性的多了,谈怎么看的少了、讲怎么办的多了,“方法论”在增加。

  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就是注重实践、讲求方法的务实态度。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代表通过探索“小文化课程”平台,建议优秀文化进校园须形式多元,“不能暴饮暴食”;苏州评弹团副团长、中篇评弹《雷雨》的创作者之一盛小云委员,从师生的掌声和欢呼声中深深体会到,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要“把握年轻人的审美”。这些观点和建议现实针对性强,非从自身体验出发而不可得,展示出独特的积累和思考,体现出建言的质量。

  两会是参政议政的民主殿堂,也是观点争鸣的言论广场。无论是温和的建言还是激烈的争论,两会舆论场激发的正能量,都唱响着政治发展的和声,影响着国家前行的方向。既要多一些大局意识、长远意识,更要多一些问题意识,多一些睿智之言、务实之策,这既是参政议政的目的,也是公众的期待。正因此,当讨论新型城镇化与文化保护这样的宏观问题时,是不是还应向前一步,更多着眼于亟待改善的细节?当提出传统年节应入法定节假日时,是不是也应递进一层,强化假日与传统之间的文化纽带?

  作为一个现代公民,选择怎样一种精神生活,是越来越重要的现实命题。对一个转型爬坡的国家而言,如何在互联互通的全球化浪潮中赓续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更为艰难的时代考题。奥斯卡获奖动画片《超能陆战队》在国内持续热映,机器人“大白”在网络上成为年轻一族的新晋偶像,这从一个层面映照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社会学者爱德华·希尔斯在《论传统》一书中,视传统为“被人类赋予价值和意义的事物”。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如果只有外来之物,他的面目就永远是模糊的,即便身高体胖,恐怕也只是“虚胖”。

  泰戈尔曾说,“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但历久弥新,弥散着独特的魅力与气质。两会上,多一些真知灼见,多一些操作良策,多一些既“破”更“立”的思路与方法,相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当代社会中,能为一代人雕刻出深沉的价值追求。(李浩燃)

责任编辑: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