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说两会——为
发表时间:2015-03-09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新华社记者 朱基钗)“为官不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及,指出要对其“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大有可为”,总理这样鼓励中小微企业,提出政府要“扶上马、送一程”。

  为与不为,可为与不可为,一个“为”字,是把握新常态下新状态的关键。

  其一,“为”须有为。

  据统计,目前全国多地已有数千名“不作为”的“庸官”被处理。在其位,谋其政;能者上,庸者下,理所应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干部干部,先干一步”,这些妇孺皆知的民谚,通俗易懂地道出了为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更需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当前整治四风、反腐风暴之下,一些干部抱怨“官不聊生”,大谈“为官不易”,大吃大喝不敢了,隐性福利消失了,却当起了“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的“太平官”。心中盘算着,“现在打枪,暂时低头”,风声紧了,就不作为,不干事反正摊不上大事。

  须知,有为才有位,有位须有为。改革“等不起”,发展“混不得”。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精神面貌也要有新状态。正如一位人大代表所言,“让会干事的上去,不干事的下去,干坏事的进去。”

  其二,“为”知所止。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4年国务院各部门取消和下放246项行政审批事项,本届政府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提前实现。不管是简政放权,还是设置权力清单,都是为了划定权力的界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知所止,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8日,备受关注的立法法修正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百姓口袋里的钱将不再被随意征税“掏走”,公民开车将不再允许地方政府任性限牌限号搞“半夜鸡叫”。

  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不得法外设权。公权不可私用,有权不可任性。有所畏惧,有所不为,方有所为。

  其三,“为”大可为。

  “创客”首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两会热词。去年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达1293万户。“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一系列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蓄势待发,大有可为。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打造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升级版,需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要让“千千万万人去想、去干、去闯。”

  这不是一个碌碌无为之辈滥竽充数的时代,大家都要拿出“蛮拼的”精神,要有主动作为的自觉,事在人为的决心,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奋发有为的毅力。

  改革大潮,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为学,为政,为业,都贵在有常。“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久久为功,定能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张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