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同与会专家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重大部署,讲话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和讨论。人民网专访了七位在座谈会上发言的专家学者,他们畅谈参会感受,从多个学科和领域深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汝信。(资料图)
汝信: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扩大国际影响力
“习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汝信谈到,“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有高原无高峰的问题。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将对中国的理论研究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要有解决中国问题的针对性,又要有解决全世界全人类问题的大情怀。”汝信认为,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要抓党的“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需要组织力量展开讨论和争鸣。
对于习总书记在发言中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声音较小、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问题,汝信感受颇深,他进一步表示:“中国作为世界影响越来越大的社会主义大国,不仅要有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而且要在国际学术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以扩大我国的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钟君。(资料图)
钟君:青年学人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
习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钟君非常认同这句话,他表示,“我非常庆幸身处这样的时代,立志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与祖国同行,与信仰同步,见证并推动国家的改革、小康的建成、法治的兴盛、民族的复兴、学术的繁荣,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责任。”
同时,他也对于青年学人提出建议,对于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努力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研究者、传播者和践行者。“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必须要坚持学会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理论。因为,话语形式与理论内容绝不是隔绝孤立的,话语概念中蕴含着理论实质,理论逻辑中塑造着话语内涵。当前,中国理论迫切需要使用中国话语进行表达。”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教授张维为做客人民网。(资料图)
张维为:中国学者躬逢盛事 不应辜负时代
作为大会发言的十位代表之一,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教授张维为现场感受到了习总书记的平易近人。他回忆说,习总书记听取代表发言时非常认真,一边听一边记笔记,就一些具体问题同与会人讨论。关于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张维为表示,“习总书记是把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放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崛起的角度来看的。中国现在的发展面临着挑战与机遇,时代呼唤哲学社会科学,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去面对和解决。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张维为认为,中国当下正在进行的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中国学者躬逢盛事,不应辜负这个时代。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资料图)
康震:研究队伍培养要“一条龙”抓起
“这次讲话全面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怎么样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等一系列重大的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问题,是今后一个时期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纲领性、指导性的文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习总书记提到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体现继承性、民族性,意义深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推动改革开放的事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事多年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康震认为,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要“一条龙”抓起,“习总书记指出,要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在实践中,这就要求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的培养选拔要从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各个环节抓起。”此外,康震还指出,传统文化的学科要求研究的周期比较长,只有“十年磨一剑”才能真正产出优质的成果,习总书记既提出了希望要求,也号召全社会关注、支持和保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开展工作。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资料图)
马怀德:做学问,永远站稳人民的立场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在座谈会上介绍了法学的研究进展,并就如何推动法学学科的发展发表了见解。他指出,应当消除学科壁垒,培育新兴学科、发展交叉学科,鼓励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联合攻关,争取在重大问题上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指出做学问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马怀德对此感触尤深,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他谈到,“总书记要求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这就意味着搞研究,做学问,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好务,永远站稳人民的立场。和人民在一起,做学问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具体到法学研究,就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密切联系中国国情,着力破解现实问题,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法治实践,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社会带来更多公平正义。”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壮海。(资料图)
沈壮海:教学既要有“真经”又要有“高招”
“习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作了精辟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壮海表示,一个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既要心中有“真经”,又要教学有“高招”,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的“看家本领”。
他认为,只有自己把“真经”读透了,理解深了,教学才可能游刃有余、出神入化,才能让学生感到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者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研究,坚定信仰,练好内功。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资料图)
王文:青年学者不能辜负这个时代
《新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探索与使命》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座谈会上的发言题目。“10位现场发言人中,有4位出生在1970年以后,这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年学者的关怀和重视。”作为青年学者的代表之一,王文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习总书记的讲话为青年学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年轻一代学者面临着重大的时代机遇,只有立足实践、下苦功夫,才能不辜负时代,不辜负党和人民。
针对当下有部分青年学者闭门造车、学术浮夸、争名逐利的问题,王文认为,学术研究这个“行当”,本身就应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而且相比于前辈而言,当下青年一代学者拥有着较好的物质条件与更多的现实创作源泉。他鼓励青年学人相信未来,“只要真正瞄准时代最棘手的问题而展开研究,找真问题,做真学问,出真成果,时代一定不会辜负青年一代的优秀。”(申亚欣 盖琳)
- 上一篇:
-
青年学者应在时代召唤下勇扛重任
已是第一篇
-
青年学者应在时代召唤下勇扛重任
- 下一篇:
-
做辅助决策的大学问真学问
已是最后一篇
-
做辅助决策的大学问真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