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
发表时间:2013-06-21   来源:贵州日报

  润物无声 源头活水 

  遵义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发端于2001年,形成于2008年。三年多来,遵义各地高举“服务”大旗、抓住“致富”总纲、奔走“共富”之路,基层党组织正在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社科院遵义研究基地课题组完成了7万字、厚达69页的《始终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核心任务》——遵义市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研究报告。 

  2012年1月12日,省委书记栗战书在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这一研究报告,主题好、有深度,所提建议有针对性、指导性,对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加快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的探索、创新、实践和推广意义……” 

  阳春三月,我们行走在黔北大地,所见所闻,让人备受鼓舞、让人深受启迪。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真正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挥动一面旗,映红一片天”的作用。 

  点亮一盏灯

    照亮一大片 

  唐书浪是湄潭县复兴镇两路口村的支部书记,远近闻名的能人,初通畜牧兽医知识,按乡亲们的话说是“割猪骟牛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担任村支书10年,硬是摘掉了省级一类贫困村的帽子,实现了人均纯收入每年600元的递增,一个过去民心散、治安乱、风气差的村子在他的治理下扛回了司法部、民政部表彰命名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牌匾。 

  在遵义市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中,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唐书浪一样的能人。 

  遵义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已经走过3年多的历程。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现在又在激发社会活力、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取得不菲成绩。 

  赤水在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之初,就明确提出“三服务”的落脚点在服务发展,根本点是让群众增收。服务是赤水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旗帜,增收则是赤水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总纲。在那里,我们看到的是上上下下都在主动找项目,鼓励上项目,动态扶项目的场景;看到的是创业带富优惠政策的落实,看到的是“干部e校”向群众传播种植养殖技术、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知识,不断提高群众增收能力的现实。 

  余庆县敖溪镇官仓村几年前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为扔掉贫困村的帽子,2008年3月,村支两委想出了个“奇招”:村民创业不是差钱吗?那好,村里就来个“不差钱”的办法,搞了个“诚信党员信贷服务站”,由村委会出面联系村里的党员,以党员的诚信作担保,由信用社向“差钱”的乡亲们贷款创业。“诚信党员信贷服务制度”不仅解决了农村信贷利息高、发放额度小等问题,还大大节省了办理时间。对此,养殖户祝勇十分感慨:“以前办过贷款非得花个十天半月的,现在不到十分钟就搞定。没有党支部和党员的帮助,我家哪能拿到这一大笔贷款啊!” 

  2008年以来,官仓村农户累计向信用社贷款1300多万元,“信用户”到期还款结息率达100%,不仅成为名副其实的“信用村”,还一举摘掉贫困帽,成为当地的小康村。 

  遵义市在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过程中,正在用自己的实践诠释“共同富裕”的真谛。 

  孟玲是仁怀市鲁班镇的返乡创业党员,她通过发展订单鞋面编织,带动了6000多名乡亲脱贫致富,她自己也先后获得遵义市农民工创业之星、贵州省十大杰出农民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10多项光荣称号。谈起孟玲,村民陈明惠用最朴实语言表达了感激之情:“如果不是搞鞋面加工,我肯定现在都买不起房子!”和她一样靠鞋面加工挣了钱的农村妇女,在鲁班镇周边就有好几千人。 

  “大手牵小手,风雨中同舟”。仁怀市在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过程中,以“党员承诺”、“支部共建”、“一帮一”扶贫助残等为载体,让先富起来的、有帮带能力的党员与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从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带动困难党员、群众共同致富。全市建立了320万元党员创业带富基金,实施了43个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组建了创业带富指导员队伍22支,先后建立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和党群“1+3”创业带富工程示范基地14个,青年创业带富工程示范基地6个,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示范点50个,培养“双带”科技示范户2500户,带动3万农户走上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共富道路。 

责任编辑:桑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