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足音——宜昌群众路线教育“三进五访”的故事
发表时间:2014-03-17   来源:湖北日报

  又是一年芳草绿。

  宜昌万余党员干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访困难群众、访基层干部、访先进英模、访“两代表一委员”、访服务对象。扎实推进的“三进五访”,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带向基层一线,生根开花结果。美妙的足音,在春天回荡;坚实的足迹,在百姓心上。

  上周,宜昌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干部兵分六路,分别深入到该市花栗寺、百家尚、五尖山、松木坪、柘木坪、涨水坪等特困村访贫问苦,与当地干部群众面对面研讨落实道路、饮水、用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栽茶叶、种魔芋等生产发展问题,他们安排规划、筹措资金、推进项目,与深山的百姓苦乐与共。

  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说,要把为民解困解难作为“三进五访”的第一突破口,坚定不移地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现实问题,将责任落实在一线。

  惠民生,翻山越岭进深山

  2月14日,元宵佳节。

  宜都市松木坪镇镇委书记刘贤全没有与家人团聚,专程来到“千工垱”现场查看危桥。此前,他在走访中,镇人大代表兰方合提出了整治“千工垱”的建议。“千工垱”地处观音桥村二组,是一座1958年修建的漫水桥,因投工投劳1000个而得名。2003年,村里为方便40多农户出行和学生上学,在漫水桥上架设了一道预制结构的简易桥。多年洪水冲刷,河垱垮塌,桥面开裂,险情加剧。

  大山里的危桥现场,被河水冲走的条石东倒西歪,桥面上裂缝纵横。眼看这一幕,他站在桥上沉思良久,然后掏出电话,拨通了兰方合和村支书彭晋国的电话,请他们赶到危桥现场商讨加固基脚、扩宽桥面的方案。当得知老支书周家文两次参加过漫水桥施工,刘贤全一行马上赶到周家文家里取经。

  周家文说:“这个方案可行,但投入过多的资金修桥意义不大,因为河对岸的两个组都修通了水泥路,物资进出都走水泥路了,只要能方便村民安全出行就行。”

  刘贤全心中有底了:“元宵节一过就动工,资金由镇里筹集。”他说,只要走进现场,走进群众,解决问题就会下决心,就不难。很快,他们围在周家文家的火炉子周围,敲定了该漫水桥的整修方案。

  宜昌市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元月18日启动以来,已投入资金3693万元,兴办惠民实事项目608件,一些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陆续得到解决。

  给民爱,此情绵绵无穷期

  家住猇亭区古老背街办桐岭新村社区的李先义,72岁,是个老病号。多年来,肺病折磨得他苦不堪言:“这病一到冬天就加重,经常呼吸困难,需要吸氧缓解。”他说,“吸氧非常麻烦,要不是干部们上门帮我,真不知该怎么办,谢谢了,谢谢了。”

  李先义挂在嘴边的感激,是送给宜昌市政协秘书长尚葵的。

  2月17日,尚葵来到桐岭新村社区,召集社区的十星级文明户座谈时说:“大家畅所欲言,有困难的说困难,有意见的讲意见,我们来就是给大家解决实际问题的。”见尚葵如此关怀老百姓,李先义一五一十讲了自己的难处。“如果平时在家能随时随地吸氧,是不是就不用经常跑医院了?”尚葵问。

  “是啊,可是我没那条件啊,罐装氧气贵不说,我也找不到来源啊。”李先义犯愁。

  她一边听李先义陈述,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这事我想办法帮你,尽快让你能在家随时随地吸氧。”尚葵接话说。

  2月21日下午3时许,尚葵带着几名干部来到李先义家里。三下五除二,氧气罐装好了,放在卧室床头,李先义试了试,果然好用。尚葵说:“以后只要你一个电话,氧气公司的人就会‘送气上门’了。”

  “真没想到你真的帮我,我以为你只是说说呢,今天我太激动了,我吸的是氧、感受的是情,我要永远感谢你。”李先义激动地说。

  “不用不用,您客气了、客气了。”尚葵帮他整理整理氧气罐就告辞了。

  近两个月来,宜昌召开了4879场次基层群众会议,征求意见33961条。有关部门正在逐条落实,干群的心紧紧相连。

  解民难,顶风冒雪上高山

  2月8日,宜昌市委副书记王兴於来到点军区桥边镇上峰尖村走访农家,与干部群众共同谋划脱贫致富大计。

  高山上的上峰尖村是宜昌30个特困村之一。全村485户1333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村民饮水靠水窖收集雨水,365户村民住着墙体裂口的土坯房,村级负债1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刚过两千元。

  顶寒风踩积雪,王兴於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访看望了困难户黄正金、返乡大学生李超和种养能人刘云发、许兆兴、许华桥等家庭,在农家火炉边听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去年我过来时村里正在修路,现在修得怎样了?”王兴於问火炉旁的村支书许传奇。“修路的事,村里已制定出规划,投入260万元硬化9.8公里道路,今年准备再硬化三四公里,将各村组的道路都打通。”许传奇说,路修好了,村民们脱贫致富就有了盼头。“有些村民吃水要下山去挑,希望能想办法解决解决。”村民陈发章话音刚落,刘祥保接过话:“要是能引进企业搞项目开发,经济上去了,更多外出的年轻人就会回来发展。”

  王兴於边听边记录,他说:“作为特困村,你们的精神面貌好,提的建议好,脱贫致富,既要抓基础设施建设,又要抓产业发展,上峰尖村要尽快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上峰尖村要争上游!”

  目前,宜昌正在进行的30个贫困村脱贫攻坚行动紧锣密鼓,该市30名市级领导每人负责一个村,通过整合公共财力和社会资源,为每个村解决1000万元资金,修建基础设施,发展生产,力促这些贫困村彻底脱贫。(湖北日报记者 唐宜贵 王成龙 通讯员 易石轩 蔡钧庭 柳萍 何凡)

责任编辑:贺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