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务工程是政府投资工程,多为学校、医院等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数量多,投资数额大,如何有效预防腐败、提升建设效益成为该类工程面临的重大课题。山东青岛市创新工作思路,于2013年成立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机构——青岛市建筑工务局,探索廉洁务实高效的新道路。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完善制度建设是关键。青岛结合当地实际,出台《青岛市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管理办法》,架构出“工程集中管理、权力合理制约、责任高度明确”的工务工程建设体系。为有效发挥各部门专业优势,改变以往“医生建医院,老师建学校”的局面,青岛明确界定项目建设的业务主体和工程主体。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作为业务主体提出项目建设的相关要求,工务局作为工程主体根据业务主体的要求负责具体项目的建设管理,直至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实现了“交钥匙工程”的蜕变,彻底改变了“谁使用谁建设谁管理”的建设模式。 对项目招投标,青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招标过程封闭”,工务局作为招标人负责提交招标申请,编制发布招标公告、文件,经招标办审核通过后,整个招标过程交由市公共资源管理中心统一组织,实施封闭管理,工务局不参与招标过程;“信息实时发布”,各部门将招标、投标、开标、中标等信息在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建设工程信息网等网站实时发布;“监督全面覆盖”,纪委、监察、招标办等部门对招标全过程实施无缝监督,并受理社会投诉,对确有违反规定的招投标行为严厉查处。 同时,青岛重点加强对项目造价和资金支付的管理,实行建设、支付两条线。工务局在具体项目建设管理中实施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全过程造价控制,对设计变更严加管控,避免盲目增加投资,最大程度发挥建设资金效益。工程建设资金的支付,由市财政部门直接向各参建单位集中支付,从而实现点对点式的支付服务,减少资金流动的中间环节,整个过程中工务局不参与资金管理,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多重监督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实行业务监督,确保业务流程符合规范、各项指标达到要求;人大、政协及其他社会团体、民主人士从行政系统外部对工务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监督;群众和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确保把工务工程建成廉政工程。 2014年,全市重点工务工程项目39个,总投资472.77亿元,总建筑面积634.49万平方米,其中由青岛建筑工务局负责组织建设的项目19个,总投资115.09亿元,建筑面积182.24万平方米,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服务项目被纳入到工务工程建设体系,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投资均得到科学有效管控。与此同时,廉政工程建设成果显著,未发生一起贪污腐败案件,政府公信力明显提高。(记者 江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