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1月4日电(记者朱翃)在上海市杨浦区,有“三大中心”协同处理群众信访,被称为打开群众心结的“三把钥匙”。这“三大中心”分别是区信访突出矛盾第三方调解中心、市民诉求调解中心和党员服务中心。多样的选择,让面临困惑的群众能及时找到最适合帮助自己的人。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杨浦区的实践,正是这方面的有益探索。 记者了解到,从2009年开始,杨浦区委、区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开展信访矛盾化解工作。不少信访的“棘手”事件,以及在信访群众心中解不开的结,都在“三大中心”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帮助下,一一化解。 2011年10月,居民黄某的女儿因罹患急性淋巴白血病住院治疗。次年10月,他的女儿因医治无效去世。无法接受女儿过世的黄某,认为学校对住校生活的女儿患病负有责任,自2013年起多次上访,情绪激烈,并扬言要采取过激行为。 杨浦区法律专家志愿团的叶宗林律师接受区信访突出矛盾第三方调解中心委托后,积极与黄某沟通,真挚的感情和专业理性的分析,取得了他的认同。在叶律师的悉心劝解下,黄某的情绪终于平和下来。两年来,叶宗林不仅成为黄某的法律顾问,也是他的心理咨询师。在叶宗林的帮助下,黄某逐渐走出了失去亲人的阴影,直面未来。 2013年,杨浦区公开发布24件信访突出矛盾,寻求第三方调解化解。21家社会组织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化解,其中成功化解16件,化解率达67%。 市民诉求调解中心则通过引入专业律师来参与矛盾化解,形成与专业化组织直接合作的第三方参与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创建“政府—律师—信访人”新型三元模式的信访矛盾化解工作机制。2013年,“诉调中心”专值窗口接待信访285批349人次,对大部分给予法律咨询疏导,此外还受理案件19件,其中,引导诉讼1件,成功调解5件,释法疏导息访13件。 曾因工伤纠纷而多次信访的陈冬英,在律师张善美的帮助下与单位完成了纠纷调解。“他们用我们认可的方式来调查事实,用我们听得懂的语言解释法律,用专业的知识引导调解,解开了我的心结。”陈冬英说。 党员服务中心则是直接面对群众的服务窗口,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最后一公里”。党员服务中心以区域化党建工作为平台,引导所有单位的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成立各类帮扶队伍,形成了主动了解群众诉求、及时就地解决问题的工作体系。 杨浦区平凉路街道平三居民区是始建于1921年的老式里弄,狭窄的路面由于年久失修,坑洼裂缝随处可见,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和出行,更给老年人走路带来危险。区教育局共产党员顾登妹通过党员服务中心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次与相关部门协调,职能部门对道路进行了大修,铺设水泥路面的同时更换了污水管道,惠及里弄195户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