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坑村的“贴心人”
发表时间:2018-04-03来源:人民法治网

  一张张便民服务卡发到每家每户、一份份电子版档案完善输入、文化舞台落地、扶贫项目设计与引进、乡村文明的构建……

  走进吴家坑村,条条水泥路直通向村民家门口,田间的水泥路蜿蜒向远方;村道边高高挺立的路灯,有序的站在房屋旁,在黑夜里温暖着群众的心灵,一排排平房整齐地伫立在大地上……

  进入村支部,有人正在电脑前录入村民信息,他就是闫遵义,吴家坑村驻村第一书记。2015年7月,闫遵义作为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委巡察办下派到西李村乡吴家坑村的第一书记,从此,他就开始了孤独、紧张、简约、清贫的生活。

  进村入户帮民富

  一张张便民服务卡发到每家每户、一份份电子版档案完善输入、文化舞台落地、扶贫项目设计与引进、乡村文明的构建……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异乡人实为百姓贴心人,每周抛妻舍子,辗转乘车百十公里,如果没有顺风车还要步行十几里才能到达村部的第一书记,在这里兢兢业业的建设着。

  刚到吴家坑村,虽然出身农村的闫遵义有一定心理准备,但第一次进村还是被眼前的一幕幕惊着了:5个自然村的道路多数老化,田间道路多是泥泞小道,年轻力壮的劳动力都在外务工,村中多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闫遵义立即便开始了帮扶工作,修道路装路灯,引进并设计扶贫项目,改电改水改善村容村貌,让群众感受到“第一书记”正带领他们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大道迈进。

闫遵义(左一)到农户家里走访,宣传党的政策。

  脱贫攻坚党建引领是关键,任职以来,闫遵义按照上级精神,不断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支部先锋示范作用,坚持“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注重在贫困户识别、贫困户分类、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定脱贫规划和群众增收途径上下功夫,积极宣传金融扶贫、种养殖、劳动力转移就业、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党的优惠政策,逐户发放扶贫宣传资料、评定金融信用等级,通过不同形式解决各类疑难问题,全村有117户贫困户参与了种植养殖。

  书记引来好项目

  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找项目,为改善村民出行条件,他带领村委一班人多方找资金,先后投资20万元完成村内道路王岭至吴家坑新建道路1200米;投资13万元完成下王彦组道路680米;投资70万元新建3260米田间道路,并投资15万元安装路灯36盏,完成吴家坑村自来水管道铺设工程,新铺设管道9500米。

  路有了,他又争取肉牛养殖到户增收项目资金20万元,实施直接扶贫农户50户。2017年又投资69.8万元新建村集体牛舍,投资4.8万元在村委大院新建文化舞台一座,并投资9800元,配备音响、功放、无线话筒;投资156万元实施农网改造项目,新增2个台区300KVA,改造2个台区300KVA,共600KVA,10KV线路3700米,400V线路6600米。

  改了水改了电,但一个项目不足以让群众真正致富,他又到帮扶单位区林业局争取山桐子和药材套种项目,但项目来了群众却有了顾虑,怕种植失败了本来靠天吃饭的本钱都没有了。闫遵义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宣传农户个人进行种植、由林业局免费提供种子免费给予技术指导,让群众直接收益的好处,群众却只想把土地流转给大户种植,个人收地租加上打工,而后给自己保本。这让他很是无奈,最后心一横,他坐车回到家里,拿出自己家的房产证和群众说,大家只管放心大胆的种,如果失败了,就把自己家的房子抵押贷款把大家要求的土地流转资金给补上,这样群众才放了心。目前,村里已经协调出山桐子和药材套种项目土地500亩,目前已进行种植。

  技术培训解民忧

闫遵义带领贫困户外出学习种植经验。

  要就业,学技术。为了让更多的群众有一技之长,能够学到专业技术和真本领,闫遵义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知识培训7次。对全村劳动力分批次进行种植、养殖培训,2015年9月,组织45名贫困户代表进行个人权益保障和保险知识培训讲座,收到良好效果;12月份先后分2次分别在渑池县不召寨花椒种植基地、渑池县天池镇天丰中药材种植基地和渑池县洪阳镇柳庄村参观学习种植技术和党建引领扶贫先进经验。2017年12月21日,协调帮扶单位区林业局组织村47名贫困群众到洛阳市偃师县参观学习鞋业加工产业项目。目前,已经同项目方达成初步协议,计划先在吴家坑村建成一条生产线,吸纳贫困群众开展加工作业。以后将根据工人增加情况适当增加生产线,以劳务用工解决一大部分贫困户脱贫。

  患难夫妻见真情

  2017年6月3日,当闫遵义慌慌张张从村里赶到黄河医院的时候,妻子已经进产房两个多小时了,到下午6点多,一个护士出来叫“李红颖的家属在哪里?”他赶紧迷迷糊糊地从病房跑出来,太累了,他竟然躺在病床上睡着了,“是个男孩。”此时闫遵义的泪水已经流了下来。

  第一个孩子出生时,闫遵义正巧在郑州办事没来得及赶回来,当妻子怀第二个孩子时,他就跟妻子说生产的时候一定要陪着她。但当时正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时刻,从4月份闫遵义就一直在村里没有回来,这次回来他只向乡里请了两天的假。现在儿子已经八个月了,而他见孩子的时间都不超过一个月。

  2015年7月,闫遵义到省级贫困村吴家坑村任第一书记的时候,夫妻已经两地分居10年,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女儿一直跟着他在三门峡生活,妻子则孤身一人在汝州市一所初中当教师;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始准备早饭,而后照顾孩子穿衣服、梳头发,吃过早饭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赶紧坐公交车去上班。要下乡任第一书记,就不能保证去照顾孩子,俩人商议让年迈多病的父母从农村过来带孩子。母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需要常年用药,父亲前几年又得了小脑萎缩症,经常丢三落四忘事情,但夫妻两人都没有时间在家,只能在闲下来的时间勤打电话和孩子说说话。

  2016年7月初,妻子还没有放暑假,在村里的闫遵义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奶奶病的很重,父母要赶紧回老家一个人去照顾奶奶。闫遵义作为家中长孙,小时候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听到这个消息也想回去看看奶奶,但当时村里的文化舞台正着手选址进行建设,还要带领一部分贫困户去外地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无法分身。只能先让父亲回老家照顾奶奶,等忙完了这一段,妻子和女儿放了暑假,一家人再回老家去。7月22日凌晨,父亲的电话把闫遵义吵醒了,让他马上有了不好的预感,奶奶走了。当父亲用沙哑的声音告诉他这个消息时,但他还是哭了,小时候一直带着他、照顾他的奶奶走了,他却没有见上最后一面。第二天他赶紧购买火车票一家人赶回了老家,两天后埋葬了奶奶,他把妻子和女儿留在了老家,只身一人又赶回了村里,带领47户贫困户代表去外地进行核桃、花椒、皂荚等经济林栽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学习,这期间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承受了多少悲痛。

  爱心赢得人称赞

  2015年8月的一个晚上,作为第一书记的闫遵义想在晚上也走访几家农户,当走到贫困户王老汉家门口时,隐隐约约听到家里有哭声,他便推门走进家里。一看王老汉正在闷头抽着烟,王老太在一旁抹眼泪,还有一个姑娘在轻声哭泣,并说着不愿意去读书了。

  原来王老汉的女儿小新梅今年考上了大学,家里只有两亩薄地,妻子还有病没有其他收入,家里比较贫穷,实在没钱交学费。由于没钱的缘故,又是个女孩早晚都要嫁人,这个家也不愿意供女儿上学了,64岁的王老汉流着眼泪说。农村出身的闫遵义是知道农民的苦楚和无奈的,了解到原因后,他马上说:“再苦再累也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业,我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这也可能是孩子一辈子唯一走出来的机会啦,绝对不能让孩子因为学费而没学上。你们先不用着急,学费我来想想办法。”

  第二天闫遵义又打听到村里还有5个类似的孩子今年考上了大学,就回到县里找到帮扶单位的负责人,一起想办法让这些孩子们度过难关。三天后,他和帮扶单位负责人带着爱心人士的5000元钱送到王老汉手里时,王老汉说我不能要你们的钱啊你们也不容易。闫遵义说我们虽不富裕但不能耽误孩子,你就拿上吧。王老汉两眼泪花、双手颤抖接住了5000元钱说,我原以为第一书记就是来走过场的,没想到这么办好事,我的思想落后,我一定让孩子念完书,太谢谢你们了。2016年底,王老汉的女儿新梅寒假回来又得了肾结石,闫遵义知道后又给王老汉送了500元钱,让孩子专心养病。近三年,闫遵义先后协调资金28500元,资助考上大学的贫困生15名。

  村民的住房问题也一直牵系着闫遵义的心。在得知一家贫困户李小年大哥家里的住房条件差,还属于危房后,闫遵义便想尽办法为李大哥争取到危房改造资金,2018年的春节,李大哥一家人结束了那种在刮风下雨中担惊受怕的日子。截至2017年底,吴家坑村共有51户174人享受易地搬迁政策,2016年18户75人,2017年33户99人,在全村实施危房改造24户,村落后的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17年12月19日,他又协调帮扶单位安排人员和车辆,将6个坐便椅和5个轮椅送至村委,为残疾群众提供了方便。驻村期间因多次照顾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家庭和睦和谐,2015年被评为三门峡市第二届“最美家庭”;2016年被评为三门峡市第九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扎根山乡奔明天

  2017年底,区委组织部驻村办给闫遵义打电话说,你的任期到了,听说你家里父母年龄大,妻子又在外地工作不能照顾家,孩子还小,你可以申请回来,不用这么艰苦了。但他想想说,在部队服役时都说“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虽然我离开部队了,但“转业不转志”,一定会克服困难,和吴家坑村同心共行,请组织考虑让我继续连任,把吴家坑村建设好。

  新的2018年到了,作为第一书记的闫遵义期许着:关于村庄,我希望它挺起脊梁,让我拉着它的手,同心共行;关于乡亲,我希望他们直言不讳,让我听到真实的声音,贴心服务;关于家庭,我希望妻儿健康平安,让我全力以赴,全心奋战,脚踏实地的完成关于扶贫、关于村庄、关于乡亲的这些畅想。(姚炎中)

责任编辑:杨 学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