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发表时间:2013-08-05   来源:人民日报

  电视剧《亮剑》风靡一时,主人公李云龙满腔热血、浑身是胆,感染了无数观众。纵览剧中的大小战役、历次牺牲,有一个道理贯穿始终:李云龙刚烈,独立团就视死如归、充满力量;李云龙气昂昂,独立团领了任务就嗷嗷叫。主帅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部队的品格;领导表率的示范意义,呈现得淋漓尽致。

  当前,一些地方治理“庸懒散软”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这也是改作风的题中之义。但是有的整治重点在“普通干部”,却忽视了领导表率这个关键。诚然,普通干部与群众直接面对面,他们就是党风形象的“窗口”。他们的作风如何,直接决定了政府部门的权威性与公信力,理所当然容不得半点“庸懒散软”。然而,如果问题出在普通干部身上,就只注重解决普通干部的问题,显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追溯根源、抓住根本。

  俗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所由来者渐矣”,干部身上“庸懒散软”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其积也久,其弊也深。比如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懒,就是意志衰退,不读书,不看报,不动脑筋,不下部队,好吃懒做。”造成“庸懒散软”的原因很多,有责任不明的机制问题,也有作风不良的风气问题。但正如谚语所言,“房檐下的冰溜子——根子在上头”,领导干部是导致干部“庸懒散软”的重要原因,从领导干部入手才是正本清源的治理之策。

  毋庸讳言,在少数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层”,也存在着“庸懒散软”的现象,有的还很严重。有的领导班子成员把工作分工当成兄弟分家,虽然处在同一个屋檐下,却井水不犯河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有的遇事“难”字当头、“退”字当先,遇到矛盾和问题,更是能躲则躲、能推则推。有的还背地里相互指责埋怨,“同台演出”却相互拆台。诸如此类的“庸懒散软”,却又面临“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难、下级监督太软”的监督困境。

  正所谓“上行而下效”,一种风气的形成,往往与领导带头有很大的关系。好风气是这样,不正之风亦是如此。勤政的领导,可以让“懒散”的人忙起来;“懒散”的领导,也可以让忙的干部变成“懒散”。“治理懒散”是否彻底,同样取决于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是否坚决。领导干部“刮大风”、“打大雷”、“下大雨”,普通干部就不会只打雷不下雨,或只下点毛毛雨;领导干部从我做起严格问责、严肃追责,普通干部就会动真格、够力度。“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不论涉及到谁,决不手软,“庸懒散软”之风才会受到明显遏制。

  两年前武汉掀起“治庸风暴”,拿官员的乌纱帽开刀,直捣痛处;近百天问责537人,“拳拳到肉”。不少领导干部首当其冲,一度到了“人人自危”的程度,对“庸懒散软”形成了极大的震慑。当时该市主要领导同志这样说道,“领导干部‘不自危’,群众就会‘人人自危’”。诚哉斯言。打蛇打七寸,治庸先治官,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风气必为之一清。

  杜甫有句“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治理“庸懒散软”,领导干部就是当挽的“强弓”、当用的“长箭”。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深入转作风,领导干部都是关键一环。(鲁 军)

责任编辑:桑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