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要补齐“亲情短板”
发表时间:2013-11-11   来源:求是理论网

  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掀起“反腐风暴”席卷全国,“苍蝇老虎一起打”让“恶虎毒蝇”们一时间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纵观落马的官员干部,其性质不过于贪污腐败,然则途径却“各有千秋”。不难发现,干部官员的家属、亲属参与贪污占有很大比例。他们依附权力、滥用权力,最终助推党员干部沦为“阶下囚”。由此,引用“木桶效应”,若将干部官员事业和人生的成功比成“木桶”,其亲情就是木桶之间的一个“短板”,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造成“大败”。不少人感叹,即使再精明能干的领导干部,也要过好“亲情关”,补齐“亲情短板”。

  咱中国有句古话,叫“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我们广大干部官员,虽算不上治国重臣,但也是执政一方,手中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有着些“治国权力”。斗。家、国并无多大差别,只是一个范围和规模上的不同,国可称为大家,家亦可称为小国,齐家很大程度上也可称为治家。从“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古人的训话中可见,古人劝勉仁人君子欲想治理好国家,就得必须先“齐家”。笔者认为,“家”几乎就可以用“亲情”概念等同起来,“齐家”也就是干部官员管理好自己的“亲情”,特别是补齐“亲情短板”。

  补齐“亲情短板”,要保证自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预防和抵制腐败的一道重要关口。家风是党风的晴雨表,家风的好坏与党风的好坏息息相关。试想,一个连“小家”都管不好、治不好的人,又怎么能管好治好“大家”呢?治国先治家,对加强领导干部自身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对做人为官提出的一个标准。干部应以廉洁为本,把党的要求,尤其是《廉政准则》作为自省的镜子、标尺,时刻不忘审视、反省自己,及时纠正思想上的偏差、认识上的偏误、情趣上的偏离,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对错误思潮的免疫力。要注重自己的操守、名声和形象,正确对待权力、名利和地位,慎小事、重小节,管好自己管好家,努力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始终做到自身净还要身边净。

  补齐“亲情短板”,要时刻自律。要知道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谁不曾有舔犊之情、手足之情?人尽管职业不同,但对亲情的表达方式没有本质的区别,不同的是干部官员多了“权力”相伴,于是也就有了过“亲情短板”的问题。实际上,一个人一旦当了官,成了干部,他的情感、人格,已经不仅仅属于个人或是家庭、家族,而是与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结在了一起,与党和国家的利益紧紧联结在了一起,是绝对不能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家人和亲属去谋取私利的。一些没有过好“亲情关”的官员,就是在掌握了一点儿权力之后,首先想到了个人利益、亲朋好友的利益,并不惜以牺牲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来满足这些人的利益,从而滑入犯罪的泥潭。

  补齐“亲情短板”,要经常自省。湖南省机械工业局原局长林国悌为其子“敛财”,其结果,林国悌和儿子、妻子,全家三口皆因贪婪而锒铛入狱。回想往事,林国悌悔恨万分,“看着窗外月缺月圆,想到一家四口,三人坐牢,一人独守空房。我真是痛心疾首,悔不该当初。是错误的亲情观,使我走上了不归路。”听着这如泣如诉的忏悔,让人顿生悲悯,但悔之晚矣。可见,面对亲情与原则,亲情与国法,亲情与前途,亲情与平安,每一个官员都要好好斟酌权衡,亲情再亲亦有度,家庭利益、亲人利益再高,也决不能超越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决不能突破法律与道德的屏障。否则,最终带给自己、家庭和子女的不是幸福、高贵,而是灾祸。近些年来,“亲情关”前“落下马”的例子太多了,干部们一定要“每日三省吾身”,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千万别去蹈他们的旧辙。

  补齐“亲情短板”,要时刻自重。干部要自己看重自己,珍视自己手里的权利,珍惜自己的职位,要知道这一切都是人民赋予的。而要保持自重,关键就是要学会拒绝。 党员干部手中或大或小都有一些权力,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干扰和诱惑,有的来自人情世故,有的来自名利地位,有的来自金钱美色,有的来自个人嗜好。面对诱惑,接受还是拒绝,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会导致截然不同的两种后果。学会拒绝,敢于对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坚决不予接受,是明智之举。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接受意味着迁就、退让和妥协,而拒绝则体现出觉悟、修养和素质,进而直接影响一个党员干部的形象和走向。由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拒绝,保持自重,谨防在种种诱惑面前心旌摇动、贪欲滋生,不会或不想拒绝,从而使思想防线失守,最终自毁前程、自食恶果。

  “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一个人,一个家庭抵制腐败的力量可能有限,但是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都来抵制腐败,它就没有藏身之地,“常吹枕边廉政风”、“常念家庭廉政经”,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做到警钟常鸣,防范在先。只有这样补齐“亲情短板”,我们干部自身工作和事业才能取得成功,我们党和政府的反腐倡廉工作才会取得成效,党风、政风才能得到人民的信赖,我们的社会风气才能从根本上好转,党的事业才能万古长青。(洪成刚)

责任编辑:杨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