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最可爱的基层文化人
发表时间:2016-02-27   来源:光明日报

  编者按:为充分展示湖南省长沙市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敢于担当、敬业奉献、服务群众、引领风尚的良好形象,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激发全市宣传文化工作者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热情,2015年底,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联合光明日报社湖南记者站在长沙市开展了“寻找最可爱的基层宣传文化人”活动,通过初选、大众评选和专家评审三个环节,最终选出当地10位最可爱的基层宣传文化人。

  

  陈恭森

  陈恭森:“四顾茅庐”只为历史传承

  个子不高,眼眸里却焕发出灵活的光彩;看上去很腼腆,但是一说起文化工作,就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三十年来,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江背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陈恭森,收集整理民俗文物免费供村民参观,自觉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在山村里代代相传。

  “我这个民俗文物展览馆里展出的东西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有推子、篾器、瓷器、陶器等等。这个推子是清朝的,还有唐宋时期的陶器,最远的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因为条件有限,陈恭森口中的民俗文物展览馆,其实只是江背镇人民政府综合文化站的一个小房间,文物也没有玻璃罩来保护。该民俗文物展览馆于2010年开馆,馆内展示着陈恭森搜罗的600余件文物展品。

  1989年,陈恭森在一个村子走访时发现了一个清朝的官帽盒。为了买下这个官帽盒,陈恭森想了不少办法。“我通过在村里的朋友联系上他亲戚,由亲戚搭线跟他去拉近乎,反复给他做思想工作,告诉他收这个官帽盒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为了进行教育,让更多人了解过去的历史。”在第四次登门拜访后,官帽盒的主人王嗲嗲终于同意将自家祖传的官帽盒交给民俗文物展览馆进行保管。陈恭森还特意为王嗲嗲颁发了由江背镇综合文化站为其出具的证书。

  目前,这个官帽盒成了江背镇综合文化站民俗文物展览馆的镇馆之宝。陈恭森说:“很多捐献了文物的村民平时有事没事也会来我们民俗文物展览馆看看自家的传家宝,现在民俗文物展览馆也成为当地中小学校的课外教育基地。”

  

  卢瑞雄

  卢瑞雄:志愿者一做就是十五年

  “秋高气爽好阳光,千家万户保平安,出门关好水电气,人人长寿比南山。”在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幸福桥社区,时不时会从高音喇叭里响起这样的声音。一位个子矮小、头发稀疏的老人,踏着一高一低的步子,精气神十足地在院子里播音,提醒大家注意防火防盗,保护家宅安全。老人名叫卢瑞雄,是社区人人都知道的“老好人”。老人做了15年的志愿者,相当于两个二万五千里长征。

  “有事找卢爹”,这是当地很多人遇到麻烦事烦心事的第一个反应。15年的志愿服务,“卢爹”这个称呼,几乎是远近闻名。卢爹也不含糊,只要别人叫他,再远,自己坐公交都要出现在现场。

  “几年前,因为要水改,水管从人家的屋顶上过,正好靠在他们家太阳能板的边上,担心冬天结冰损坏太阳能,现场阻工,主人家爬上八楼的屋顶,锯子都拿出来了,施工方的工人拿着扳手,随时准备开打。”卢爹及时出现在了现场,大喊一声,“谁都不许动手!”

  他爬上了八楼,现场查看情况,结果不慎从顶楼摔到了七楼的水泥地上,足足五米多高。“当时整个人都蒙了,幸亏没事。”卢爹至今心有余悸,“回家后也不敢跟家里人说,说了他们肯定就不让我做志愿者了。当天晚上,自己蒙在被子里头哭了,这种苦处,也没法儿跟任何人讲。”

  卢爹有个习惯,将自己每天走访的志愿活动写下来,谁家有什么困难,哪里有需要帮助,都记下来。从2000年开始,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有了60万字。家长里短,话里话外,全是别人家的事。

  卢爹今年72岁,身体却非常硬朗,中气十足。“我下一个目标就是,做志愿者要做到八十岁,我给自己编的一个顺口溜叫作‘七十到处跑,八十牙齿好,九十不出老,百岁不会倒’!”

  

  敖耀寰

  敖耀寰:讲述“长沙谜语”的魅力

  “灯谜在常人眼中是小孩子的玩意儿,好像就只是猜个谜语。其实,灯谜的魅力不在猜出谜底,而在于设计谜面,这就包含了很多基础、技巧和设计的学问。”“长沙谜语”是敖耀寰的“挚爱”,他尽己所能将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播给年青一代。

  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灯谜学会常委兼学术研究部副部长的敖耀寰,原为中学语文教师。20多年来,在组织群众性灯谜活动、创作和研究灯谜、进行书刊编辑出版、灯谜普及、非遗保护和传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策划组织灯谜活动近百次,带领省、市灯谜队参加全国竞赛,两次获得团体冠军,在大、中、小学开讲座培养灯谜传人。

  敖耀寰坦言,最初做灯谜保护时,迈步是困难的。灯谜很难创造经济收益,难免被人忽视。令他意外的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灯谜还是受到了很多部门、组织的关注,在各方的支持下,2006年,他牵头成立了省灯谜协会。2009年,长沙谜语还成功申报了市级“非遗”。他甚至将谜语的魅力传到了大洋彼岸,送入美国的华人社区。

  长沙谜语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让他一心牵挂?敖耀寰解释,长沙谜语主要分为会意体、离合体、谐音象形体3种。谜语包含了长沙历史,长沙方言,长沙人的生活,长沙的文化习俗。经过制定主题、挑选细节,再编制揉捻成一个未解开的谜团,既有深意又有趣味。

  敖耀寰说,现在最令他开心的便是在后辈中找到了“长沙谜语”的传承人,一位是长沙市灯谜协会会长王炜、一位是湖南警察学院的老师喻继贤。如今他退休了,除了继续参与灯谜活动,还会用闲暇时间写书稿、整理资料、做创作,享受灯谜带来的趣味人生。

  

  张玲

  张玲:“追着太阳跑”的女孩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却阴差阳错成了一名记者;喜欢走街串巷,敢闯深山老林,热爱冬泳跑步,志愿者队伍里也有她的身影。同事说她是“追着太阳跑”的女孩,她就是湖南省长沙市浏阳日报社记者张玲,一位奔波在基层,总能给人阳光的80后女孩。

  2008年12月,在与朋友的一次闲聊中,张玲无意中知道,浏阳市达浒镇丰田村鹿角组有47口人家,分散在近千米海拔高的深山里,她决定去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看一看。清晨从浏阳出发,泥路曲折,跋山涉水坐“牛车”,几经颠簸,最后徒步摸索,于当日下午两三点抵达目的地。

  大山里的日子远不如人们想象中那么浪漫,山路难行,每到冬天下雪,生活在此的村民轻易不敢外出,只能在家挖老竹笋吃。2008年一场冰灾,村民们措手不及,电断了、路封了,举步难行。一位老人熬不住生病了,他的儿子花了两天时间一步一步挪下山去,跌跌撞撞向山下人求助,当他带着医生、电工,千辛万苦回到村子,却只来得及见到老父亲最后一面。听及此,张玲决定为村民做点什么。

  2008年12月15日,《浏阳日报》在显著版面刊登了张玲的报道《期盼走出“桃源”》,引起了浏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第二年,这个村落全体搬迁了下来。“村里一位老人拉着我的手,久久哽咽。”张玲至今无法忘却村民那一双双感恩的眼睛。

  “只有在基层,才能感受到人们拉着我的手的温暖,只有为人民服务,才能骄傲地说一声我是人民记者。”张玲在她的工作日记中写道,等你体会到基层记者的责任,你这一颗花骨朵,才真正盛开了。

责任编辑:王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