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 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执政课题
发表时间:2011-05-1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坚持“两个务必”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起来,并使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从严治党,执政为民,使“两个务必”成为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1991年9月,他到西柏坡参观视察,着眼于治党、治国,严惩腐败,深化改革,提出“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而回答了如何“赶考”,怎样才能考个好成绩这一历史性课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面临着全新的历史条件,中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当时我们党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压力:一是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压力;二是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制裁;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严重受挫。这使中国社会又一次面临新形势下的“内忧外患”。无论是现实的需要,还是我党的历史经验教训,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盛衰兴亡,都向我们昭示:要将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就必须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来到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在中共中央旧址的军委作战室,他看到当年三个科共用三张桌子,挤在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屋子里办公时,动情地说:现在一个科三个屋子也放不下了,应该学习当年西柏坡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我到西柏坡来,最感动的就是,我来到了毛主席当年提出警惕“糖衣炮弹”的地方。多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搞和平演变,关键是我们自己不要演变自己。只要我们牢记毛主席提出的“两个务必”,我们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指出,要对人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创下的丰功伟绩,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把我们这个党建设好,把中国建设好。

  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多次强调,每一个党员干部要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各种风浪的考验。1994年12月18日,他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话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军队,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上坐享其成,满脑子是金钱万能,成天贪图享乐,那末,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军队,是毫无希望的,是没有不衰落和不垮台的。” 1997年1月29日,他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体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对于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来说,这也是对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的一种考验。”2001年9月,在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进一步要求全党同志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2001年11月,江泽民到河北视察时,特别强调要结合新的实际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坚持“两个务必”的教育,使全党同志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扎扎实实地为国家和人民工作。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赶考情结”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弘扬“两个务必”,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使之成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作风保证,从而保证了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在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中取得胜利,向人民交出一份又一份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桑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