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此伏彼起、坚忍不拔的历史创造活动的实践,推动毛泽东同志1942年4月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讲话中提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这条路线是人民用脚踩出来的。换句话说,这是人民自己的路线,是人民参与的、实现人民利益的路线。这个月的晚几天,就是党的七大,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就提出了那个闪耀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光辉的著名论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第十一个年头,1960年5月,毛泽东在河南郑州会见来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一些国家的朋友。在审查新闻稿的时候,他删去“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再次强调:我把唯物史观的精髓概括为一句话,叫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的动力。”过去打仗,靠的是人民。现在建设,靠的还是人民。一切成就都来自人民自己的努力。这是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事业,理解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石。 群众路线主要指什么?毛泽东1943年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写道: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99页) 作为认识论,群众路线反映党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历史作用以及党同群众关系问题的基本观点。 作为政策前提,群众路线要求党永远面对群众的大多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和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各进步阶级、进步派别、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条件下的农村政策、农民政策、俘虏政策,以及区别对待资产阶级的政策、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在国际上,提出和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支持一切社会进步事业,都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乃至世界文明史中的创举。 作为道德规范,群众路线要求共产党人,为人民的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是做官而是成为人民的朋友和勤务员,一切言论行动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凡事替人民着想,时刻关注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给群众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每到一地,都和群众打成一片、向群众学习,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作为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群众路线包括三个基本环节。首先是“从群众中来”,眼睛向下,倾听群众的意见,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得到群众真实的意见,虚心学习和了解群众的经验、愿望和批评,以此作为党的政策的基础。接着是“集中起来”——占有材料、形成概念、抓住本质、加以提炼,确定群众经验、愿望和批评的总和,形成党的政策。然后是“回到群众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变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在群众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或错误以及正确或错误的程度,再来修正、补充、提高。三个基本环节,都牢牢立足于群众,一方面不可分割,一方面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群众路线是党的认识论、政策前提、道德规范,同时也是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 这些有所区别又相互衔接渗透的不同方面,都是群众路线的组成部分并互为因果,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政治体系、工作体系。 三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革命性地改造中国文化优秀传统、在全部奋斗历史中进行理论概括的独特创造。 过去的一切历史观,要么用观念形态的东西乃至某些杰出人物的天才头脑、喜怒哀乐和神仙鬼怪解释历史,要么完全抹杀人民群众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揭示出在社会生产力一定阶段产生的社会关系体系的客观规律性,科学地考察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及其变化。如列宁所说,这种历史观,作为“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就是社会科学的别名。从这时起,历史的认识和创造,第一次被置于科学的基地。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主体是党和人民。所谓中国具体实际,一个是中国历史,一个是中国现实。前者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后者包括党和人民的实际斗争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主性精华,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关系问题上,最具进步意义的,一个是起源于革命农民的“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均贫富”的平等思想,一个是属于地主阶级文化范畴的“君为轻、民为重”的民本思想。革命农民的平等思想,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具有空想的性质。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内部出现的民本思想,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多少减轻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终究不能不淹没于“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秩序的政治体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理论,仍然把“水”和“舟”看作两个可以各自独立存在的东西。然后就是“父母官”、“爱民如子”之类,更加显示出“官”在人民之外的,一种自上而下、居高临下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进行革命性地改造,主要指把封建文化中关于统治者和人民群众关系的解释颠倒过来。 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没有任何和人民利益不同的利益,始终代表人民的整体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人民的解放事业创造了共产党。共产党不是在人民之外,更不是在人民之上。党在人民之中,有人民才有共产党。人民和党,就是母亲和儿女。人民用自己的血液、奶汁、生命养育、回护、支持党,共产党人的奋斗和英雄主义成为对人民母亲的回报。斯大林借用一个希腊神话,说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相当于英雄安泰同大地母亲的关系。安泰从大地母亲那里得到无穷的力量支持,所向无敌。只是在敌人把他举到空中,使他离开母亲的时候,他被扼死了。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有伟大的、无限的创造力,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中国,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在人民中,党是最先进、最革命、最具科学精神和英雄主义的部分,是人民的领导核心。党的任务,是和群众在一起,根据群众的需要和愿望,教育、组织、引导、提高、以自己的行动带动群众,领导群众前进,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自己解放自己。党不能离开人民。人民不能离开党。党的领导和人民是中国的决定性因素。相信群众相信党是两条基本原则。 拜人民为上帝、敬人民如父母,就是“农民党”、“民粹主义者”吗?这种指责完全没有根据。党不是群众的尾巴,更不是落后群众的尾巴。基于对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及农民群体社会地位和思想动向的科学分析,党和毛泽东同志始终强调紧密地依靠农民、注重教育农民、在农民中培养大批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正是中国共产党,使农民中成长起群星灿烂般的具有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胸怀气度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和各种文化专家,蔚蔚然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的一大奇观。 虽然各国情况不同,但是世界各国的共产党,都主张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这些党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同自己人民的关系。十月革命以来将近一个世纪,一些党兴盛了又衰落了,一些党失败了又在努力崛起,问题都归结在这里。 一个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伟大的社会主义苏联,一个领导人民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世界一流工业、国防、文化、教育、科技强国,第一个在全国范围消灭失业和贫困的苏联共产党,20万党员的时候取得政权,200万党员的时候击退扫荡几乎整个欧洲的德国法西斯的武装入侵,2000万党员的时候惨然下台,国家解体,“更无一人是男儿”。 西方制造尔后流行起来的解释,叫作“经济没有搞好”。问题的症结恰恰不在这里。根据俄罗斯著名学者谢·卡拉-穆尔扎两卷本《论意识操纵》提供的数据,整个苏联时代没有危机、没有债务,甚至1989年,90%以上的苏联公民,都没有预感到国家将出现任何经济困难。 最根本的是党自己打倒自己,抛弃了曾经保证自己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毁灭了自己建立起来的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了斯大林把党同人民群众关系比作希腊神话中巨人安泰同大地母亲关系的遗训,从人民的公仆变为骑在群众头上的老爷,抹黑自己的历史、丑化列宁和斯大林。苏联解体,莫斯科红场出现了两条标语:“反对戈尔巴乔夫的党”,“拥护列宁、斯大林的党”。这就是人民的评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