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这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党的未来走向的深刻揭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立场鲜明地宣誓了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决心。他坦言新一届领导集体肩负着沉重的担子,并把新一届领导集体的使命概括为三个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质朴话语,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与奋斗目标,深深地打动和温暖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这既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党员的谆谆告诫,也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这表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更加关注民生,已经把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和目标取向。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时代诠释。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成就梦想。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如何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现在我们谈不上说一块苦,但一定要一块过、一块干,保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工作做好。”平实的话语透出对人民群众的深切感情。只有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最大限度地凝聚“中国力量”,才能一步一步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