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 新时期与群众沟通的新抓手
发表时间:2014-03-17   来源:北京日报

  根据时代特点,因势利导地调整与群众沟通方式,是一个长期有效的经验

  用好与群众沟通的新抓手

  密切联系群众,真诚与群众沟通,是党的领导干部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方法,也是领导干部植根于群众中的基本体现。

  新时期与群众沟通方式已发生重大变化

  回顾我党历史,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因势利导地调整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和方式,是一个长期有效的经验:长征时期,红军战士沿途贴标语、撒传单;延安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给群众作报告、演话剧; 抗日时期,八路军走村入户讲形势、作动员;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干部给电台和报社写新闻、发消息,广泛动员群众支持我们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建立后,各级领导干部更是调动各种手段,丰富传播渠道,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在哪里;群众用什么方式获取信息,党的领导干部就用什么方式真心诚意地为群众提供信息服务。

  进入新时期,由于互联网发展迅速,网民数量骤增, 尤其是微博、微信出现后,群众对党和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这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已发生明显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更喜欢用新媒体获取信息,用手机等移动通讯,通过微博、微信刷屏,秒读,知天下。他们对通过这一新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权威的解读、领导干部的回应也有强烈期待。应该说,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群众的关切就是我们的工作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解决好‘本领恐慌’的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这给我们在新时期做群众工作、与群众沟通指明了方向。

  新媒体也给领导干部带来空前挑战。一是网民传播信息快速,倒逼政府发声。群众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多,关注点日益宽泛,关注问题日益深入。尤其是对涉及民生的信息高度聚焦。常常是一项政策还没出台,各种猜测已经在坊间传播;评论质疑已经在网上形成,给政府工作造成被动。特别是突发事件发生后,网民在现场看见什么就传播什么,听到什么就评论什么,政府信息发布前,舆论已经混乱和复杂。二是信息多源多发多角度,真假难辨。互联网时代,一改以往你说我听的单向传播方式,人人都变成了麦克风,个个都拥有了通讯社,加上一些网民的好奇心,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只要有人说就有人看,只要有人看就有人信,只要有人信就有人传,于是捕风捉影的信息不胫而走,特别是尖锐、棘手的问题,常常是先在网上爆出并迅速传播,甚至谣言频发,政府形象遭到质疑。这些微政时代带来的挑战已无可回避,既躲不了、绕不开,也捂不住、铲不掉。

  与群众沟通,必先解决本领恐慌的问题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迫切需要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主动与群众沟通,改变在新媒体上政府信息发布数量和渠道有限的现状,及时地把群众关切的信息发布出去,准确地把群众质疑的问题解释清楚。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多是领导干部在这些挑战面前表现出的诸多困惑和不适应:一是不知该不该说,二是想说不知该说什么,三是不知该让谁说,四是不知该对谁说,五是不知该说多少,六是不知该什么时候说,七是不知该怎么说。因而形成了通过新媒体与民众沟通的领导干部一少、二慢、三被动的现状。当网上出现不实信息甚至形成舆论热点时,能够主动用新媒体与群众沟通的领导干部并不多。

  导致领导干部在新媒体上边缘化、缺位无语的原因,一是不适应日益复杂的舆论生态,不敢用新媒体与民沟通;二是不适应被网民高度关注,不愿站出来发声;三是不适应直面群众,不知怎么与网民打交道;四是不了解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不会用微博、微信;五是不适应在众多复杂的信息中引导舆论,即使说了也不被关注;六是不适应被网民质询,不知道如何面对和答复。

  这些原因的形成,一方面是缺少鼓励领导干部用新媒体与群众沟通的机制;另一方面是有些领导干部只看到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没看到新媒体是与群众沟通的新抓手、新机遇,没看到群众用新媒体获取政府信息的急迫需求,忽视了群众的期待,认为工作是政府的,形象是党的,风险却是自己的,明知该发声,却不愿站出来,因而也不愿深入了解和研究新媒体的特点、规律、地形地貌、风土人情。

  与群众沟通,这把刷子领导干部必须有

  当今时代,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有没有准备好都必须面对,不同的是如何面对。有人指责制造不实信息的网民不负责任,有人抱怨新媒体舆论太难驾驭,有人主张集中力量删除管控,但却很少想到,我们自己是不是在用新媒体主动发声上缺了位、失了语,少了些阵地意识和用新媒体与群众沟通的主动性?对有害信息坚决删除管控当然没错,但应该在删除的同时,加大正面信息的传播和网上舆论的引导,管用并举。

  要建立鼓励领导干部运用新媒体的机制。目前,成为网上意见领袖,并被网民认可的领导干部还太少,鲜有一呼百应的网络大V。形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鼓励机制。多数干部深潜水中,不愿发声,因为不站出来没有错,站出来反而有风险,说不定还会影响前途。没有多少领导干部带头站出来,主动用新媒体与群众沟通。究其原因,是缺少创新工作、敢于担当的动力。因此,急需建立鼓励机制,支持领导干部开微博、微信,用新媒体为群众服务。

  要强化领导干部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在新媒体上发声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能力。这是领导干部几把刷子中必须有的一把。用好新媒体,必先对外了解网民的信息需求,对内掌握重要政策措施、关键信息,还要具有高水平的策划能力,把握好时、度、效,改变固有的表达方式。尤其是突发事件发生或是谣言产生时,不仅敢、还要会及时把该说的传播出去。“北京微博发布厅”建立后,我们提出了“消灭长句子,赶走书面语”的要求,还总结出发博的“16字方针”、“12忌”和7项规定,对各单位政务微博团队和发言人策划、编发高水平的微博、微信有很强的指导性。

  要建立领导干部用新媒体与民沟通的长效机制。鼓励领导干部走进新媒体, 必须建立机制,从上到下强推进,形成用新媒体为民服务的氛围和制度。美国政府官员70%开通了推特和脸谱,很多政府部门把用新媒体与民众沟通当成对官员的基本要求。建立机制,领导重视是前提,一把手态度是关键。不仅要有舆情研判、口径授权、对外发布、回应关切等有效机制,保障领导干部微博、微信的规范有序;还要把互联网纳入新闻宣传的整体框架和部署中统筹,形成全媒体传播战略;更要让领导干部学会把网民的关切和政府需要传播的信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传播政府信息,满足群众的信息需求。

  各级领导干部只有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创新工作方法,才能用这个新抓手、新渠道掌握微政时代的舆论引导权,更好地与民沟通、为民服务。(王惠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

  延伸阅读

  微直播、微访谈、微话题、微回应、微引导、微答疑

  微博发布的“北京模式”

  “北京微博发布厅”是率先开通的我国首个省级政务微博群。全市71个委办局、区县以及7位发言人开通微博,并拥有2000多个二级成员单位,在全国率先组建发言人“网络矩阵”。“@北京发布”、“@平安北京”、“@气象北京”、“@环保北京”、“@青年说”、“@北京交警”等政务微博、微信和一批发言人的微博、微信已成为发布信息质高量大、拥有粉丝众多的政务微博、微信,形成了集群发声、高效传播、矩阵效应的“北京模式”。

责任编辑:张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