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风肃纪将成新常态
发表时间:2014-11-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王岐山同志在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提出“使作风建设落地生根、成为新常态”。

  新常态是人心所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败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标志性看点很多:纠风治乱招招见效,长年没有刹住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礼、公车私用等歪风明显收敛;一大批“蛀虫”被绳之以法,落马的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已达50人,违法违纪者都“概莫例外”受追究;两年巡视完成5年的任务,审计持续亮剑,大量腐败问题被发现并被移送查处,形成强烈的震慑力;网络曝晒“四风”问题新方式,明察暗访新方法,让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党委扛起主体责任,纪委聚焦监督执纪问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取得新突破。

  两年不到,反腐败捷报频传,纠“四风”硕果累累,新成效提振了信心,赢得人民的拥护。但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反腐之难,难在持续坚持。作风问题容易回潮和反弹。一些群众担心反腐是一阵风,纠“四风”如“雷阵雨”。要打消干部群众的疑问,必须用新常态“保鲜”来之不易的反腐成果,让抓常、抓细成为管党治党和建设党的“常规动作”。只有发扬钉“钉子”精神,踏石留印,抓铁留痕,保持力度和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不断用新的成效夯实廉政建设的根基。

  新常态是形势所迫

  问题导向是新一届党中央解决问题和矛盾的一个重要方法。对党内存在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中央一直高度警觉和重视。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警告全党,“四风”问题虽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有些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仅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觉尚未完全形成。有些问题的整改还没有完全到位,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破解。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党要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复发反弹。王岐山同志在中纪委四次全会上的讲话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呼应和落实。

  “严峻+复杂”,是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判断。高压态势下,一些党员干部仍不收手、不收敛,甚至变本加厉,一些地方出现“塌方式腐败”,“四风”病源还在,病根未除。王岐山同志打开天窗说的是大实话,问题信号释放得十分强烈,折射出强烈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党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

  “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没有余地可以回旋。党中央横下一条心,背水打一战,遏制腐败蔓延的决心坚定,意志坚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正气不树则邪气日进,歪风邪气一旦反弹,后果不堪设想——王岐山的警告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党面对着各种挑战和风险,对于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而言,作风建设取得成绩不易,保有胜利果实更难。管党治党稍稍放松,不正之风就会卷土重来。

  反腐倡廉重在建设,反腐败需要保持坚强的政治决心和意志,拿出万米长跑的毅力和耐力,丝毫来不得半点松懈和大意。这是一场“持久战”,而不是“闪电战”,面对的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保持新常态,步步上新台阶。

  新常态需要新思路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惩防结合、多措并举,但不同历史时点,针对不同的形势和任务,先出什么“招”,后打什么“拳”却十分有讲究。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格局和思路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教育、制度、改革、监督、纠风、惩处等工作的位置有明显的变化,内容篇幅也与以往不同。王岐山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和四次全会上都提到“不想腐”、“不能腐”和“不敢腐”,但顺序有所变化,更加突出抓住作风建设,更加强调惩治腐败,鲜明体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新常态的思路。

  “不敢腐”让人心里害怕,产生震慑力,达到视贪腐如烫汤的目的,产生“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效果。“不能腐”要求推进改革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尽可能减少腐败机会。“不想腐”解决思想根源问题,提高对腐败的“免疫力”,自觉抵制腐败。“不敢腐”增加腐败成本和风险,“不能腐”减少寻租交易机会,压缩腐败获利空间,“不想腐”要求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养,廉洁成为价值追求的重要内容。“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各有侧重,层次有别,都能解决腐败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却必须共同发力,齐力并进。

  当前形势下,最为急迫的是要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首先要解决好“不敢腐”的问题,将腐败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十八大以来,中纪委调整战略部署,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加大执纪监督、公开曝光力度,持之以恒治病树、拔烂树,把“惩”作为“治”的重要内容,将“治标”作为“治本”的前提保障,反腐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保持高压震慑的态势下,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创新反腐败体制机制,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逐步实现“不能腐”。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修养,加强廉政文化教育和宣传,增强宗旨意识,树立“三个自信”,让领导干部自觉做到“不想腐”。三套“组合拳”环环相扣,成为新常态的核心内容。

  今天,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已经写入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是新的动作,也是新的信号。

  在依法治国全面实施的进程中,新的反腐败思路不断在实践中被广大党员干部认可,在推进中不断得到完善、细化、丰富和明晰,新的成熟做法不断被总结提升为制度,改革的实践成果不断被固化。社会公众充满新的期盼:反腐败相关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能够不断制定和完善,依法治国的治国理政基本方略不断落地,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受到党章党规党纪的刚性约束。

  我们坚信,这些期盼会像秋天的果实一样逐个瓜熟蒂落。(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蒋来用)

责任编辑:桑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