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各省(市、区)领导干部每学期至少上一次讲台,重点是省级领导干部上讲台,要保证高校学生每学期至少听一次地市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报告或形势与政策课。这一举措,在引起社会广泛点赞的同时,也给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问题,那就是怎样才能讲好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课。 端正态度,摆正角色。领导干部直接面对青年学生授课,绝不仅仅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形式上的需要,更不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的花架子,而是国家从战略高度谋划青年学生成长和民族未来发展的重大考量,是党中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省(市、区)领导干部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决策者,日常工作繁忙,能否将授课任务摆到重要位置加以重视、能否亲历亲为备好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摆正角色,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到校讲学要摒弃“官员”色彩,避免前呼后拥检查工作式的到访。大学校园无非有两种人,一是学生,二是教师,领导干部要以一名普通教师的身份参加到师生中间来,说真心话、唠内行嗑,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与师生的距离,才能在自由平等、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开展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取得教学实效,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了解大学,读懂师生。大学作为知识生产和文化传承的精神高地,不仅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更是学术争鸣、思想交锋的汇聚之所。领导干部走进大学、走进课堂,不仅要了解大学的历史和现在,更要真正读懂和运用好“大学话语”。由于领导干部有从事或分管高校工作经历的毕竟是少数,对大学状况及其办学规律不熟悉实属正常,所以,领导干部要成为一名好讲师,就必须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人。此外,领导干部还要了解师生。一个教育者,首先就要了解自己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授课前,领导干部要深入学校,到师生中去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把握广大师生的思想需求,准确了解师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并对诸多问题加以归纳、分析和科学论证基础上,形成有价值的讲稿(授课内容)。只有这样,领导干部的教学活动才会有针对性,才会真正达到感染人、说服人、教育人的目的。 研究理论,融合实践。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领导干部上讲台,他的角色就是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扎实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领导干部对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就必须系统和深入,不能浅尝辄止,停留在一般性的理解上,因此,领导干部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适自己,逐步适应从聆听者向讲授者的角色转变。理论的力量,来自与实践的结合。领导干部具有丰富的政治阅历,对国情、党情、社情、民情了解深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准确,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上讲台(授课)的教学优势,也是除了“领导”光环以外更加吸引师生的重要方面。因此,领导干部授课应力戒照本宣科,要紧密围绕教学主题,联系国家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运用科学的逻辑推理和生动的事例论证,主动回应广大师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破解萦绕在师生头脑中的疑难问题。 创新方法,注重实效。为了使教学活动更具连续性和实效性,领导干部也可以充分运用微课慕课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信息手段开展教学,这种教学形式不仅以其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易于被青年学生接受,而且减少了领导干部由于公务繁忙带来的不能按时授课等问题;此外,领导干部也可以将课堂从校内转移到工作现场。实践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直观、生动的现场教学一定会给青年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更有助于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 (董世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