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文·理论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并落实到除作风之弊、去行为之垢,进而形成坚持“两个永不”的“常”“长”机制,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两个永不”是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没有理想信念,党和国家的工作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脱离人民群众,党和国家的工作就会失去社会根基。“两个永不”是对时代发展脉搏和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要求的高度自觉和清醒把握,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 “两个永不”要求党在新形势下必须慎终如始地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观点。现阶段,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为此,习近平同志提出“两个永不”时,前面冠以“两个始终”,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观点的连续性和长远性。抓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就是要抓好这种坚守精神家园、坚持群众路线的连续性和长远性建设。古人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永远牢记“两个永不”,坚持做到“两个永不”,我们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两个永不”要求党在新形势下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执政理念。“两个永不”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展示出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心系群众的政治本色。在伟大的成就面前,党内一些同志可能会在多元思想的冲击下,丧失最初的信仰,出现精神“缺钙”的现象,如果不坚决防范和克服这种现象,党的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因此,不论我们党取得怎样的成就,都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两个永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两个永不”要求党在新形势下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两个永不”是我们党在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中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两个永不”,做到永不自满、不断探索、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两个永不”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品格,又是党的优良作风的浓缩,赋予我们党以高度政治自觉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强大动力。 按照“两个永不”要求坚决扫除“四风” 牢记“两个永不”,就要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扫除“四风”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贯穿于党执政的实践活动中。 以务实自觉扫除形式主义。务实自觉源于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传承务实自觉。是否具有高度的务实自觉,是判断一个政党是否成熟、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务实”作为三大主题之一,使除弊去垢有了最科学、最能动也最有效的方法论,不仅体现了我们党求真务实的高度自觉,体现了“两个永不”的重要思想,也抓住了扫除形式主义的要害。就此而言,以务实自觉扫除形式主义生根接枝的土壤,就要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拿实绩说话;就要出实招、不搞形式,鼓实劲、不鼓虚劲,讲实效、不图虚名;就要常照思想之镜、常正行为之冠,使形式主义无立锥之地、无藏身之处。 以为民自觉扫除官僚主义。为民自觉源于责任担当,责任担当坚定为民自觉。把“为民”作为反对官僚主义的着力点,就找准了病根,抓住了关键,使党的公仆之心、为民情怀一以贯之,薪火相传。如果说人心向背事关党的生死存亡,那么官僚主义则是党群关系的天敌,它从根本上损害执政基础,削弱执政能力,最终导致执政地位的彻底丧失。因此,破除官僚主义,必须彻底肃清“官本位”思想,按照“两个永不”的要求,坚守精神家园,增强为民自觉。惟此,才能涵养为民自觉的公仆情怀,杜绝官僚主义的潜滋暗长。 以奋斗自觉扫除享乐主义。奋斗自觉源于知难而进,知难而进引领奋斗自觉。近年来,少数党员干部表现出享乐主义倾向,令人骇然。对此,必须警醒起来、奋斗起来,以“两个永不”为指针,坚持不懈奋斗,使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在全党全社会蔚然成风;坚持乐于奋斗,反对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坚持忘我奋斗,倡导多学习、少应酬,多创造、少享受,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以清廉自觉扫除奢靡之风。清廉自觉源于淡泊名利,淡泊名利铸就清廉自觉。反对奢靡之风,要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唯其清廉,可抵挡物欲横流,可树立勤政形象。打铁还需自身硬,以清廉自觉扫除奢靡之风,要求每个党员干部时刻牢记“两个永不”要求,带头做清廉的楷模、节约的表率、勤俭的标兵,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从根本上消除奢靡之风的思想土壤,打掉横亘在党与群众之间的无形之墙。 构建坚持“两个永不”的“常”“长”机制 党的执政资格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于一个拥有8500多万党员、在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搞好根本建设,解决永恒课题,关键就在“常”“长”二字,即围绕筑“魂”、强“基”、固“根”建立经常抓与长期抓的“常”“长”机制。 围绕筑“魂”建机制,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永不动摇信仰”是党长期执政之魂。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进一步健全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党员干部在职学习制度、脱产进修制度以及相应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督查机制,推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不断深化党性教育内容,创新党性教育方法,提高党性教育质量,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等根本问题上站稳立场,促进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理论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自觉遵守者、示范引领者和坚定维护者,自觉从根本立场上、世界观和党性高度上牢固树立执政意识,实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 围绕强“基”建机制,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永不脱离群众”是党长期执政之基。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机制,对于传统的调查研究制度、来信来访制度、干部蹲点制度、党员与群众结对子、送温暖等制度,应不断充实新内容。要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探索建立新制度新规定,使党员干部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使群众真正了解党员、了解干部。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机制,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把关心群众落实到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中。建立健全群众评议党员干部机制,以评议工作绩效、党性意识、宗旨观念为主进行定量、定性评议,并把评议结果与党员干部的奖惩、使用挂钩。 围绕固“根”建机制,增强党执政的生机活力。人民群众是党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要建立健全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机制,构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的平台和群众意见建议处理系统,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和关切。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对照检查机制:对照党的宗旨,检查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对照形势任务,检查思想观念是否僵化保守;对照岗位职责,检查工作本领和技能是否扎实;对照群众测评,检查工作作风是否转变。建立健全严格监督机制。落实党内监督,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拓展监督渠道,把党内与党外、机关与基层、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监督结合起来。(作者景凤启 吴家中 单位:中共中央办公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