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治、刹、清——八项规定实施两周年五大“热词”
发表时间:2014-12-03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2月3日电(记者朱翃)从吃喝到出行,从节庆假日到日常生活,从工作会议到新闻报道,“八项规定”所涉及的事项虽然细小,但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在这些日常的改变中,百姓看到了变化,党员端正了作风,改革汲取了动力,也引领社会风尚更加清新。

  禁“舌尖上的浪费”

  大吃大喝,杯盘狼藉,满桌剩菜……这一幕在饭店中并不鲜见。“舌尖上的浪费”看似事小,却切切实实地危害着我们党和国家的根基与血脉。

  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我国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和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这两个数字让我们不能不设想,如果杜绝或大大减少浪费,能否让亿万困难群众温饱起来?

  在“舌尖上的浪费”中,既有党员干部公款吃喝的身影,也有普通百姓;但治理“舌尖上的浪费”,应自党员干部始。因为,公款吃喝不仅大量浪费,还是腐败行为的开始。两年来,在“严治”下公款吃喝基本已销声匿迹,餐厅里的“光盘行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关注和支持,成为一种自发行为。

  止“车轮上的腐败”

  “车轮上的腐败”也是司空见惯。公车接孩子放学的,公车带家人游玩的,公务车辆超配等情况更是不胜枚举。

  “车轮上的腐败”不仅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具体表现,更是“三公消费”中的重要部分,广大群众对这一问题的整治也充满期盼。

  两年来,从河北、广西等地取消“O”牌特权公务车辆到河南、黑龙江等省对数千辆违规公务用车进行了处置;从内蒙古、福建等地对公务用车超标问题的严厉查处到湖北、云南、西藏对公车私用行为系统整治,都凸显了“八项规定”之下对“车轮上的腐败”毫不留情。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条例明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未来公车管理的效果更令人期待。

  治“会所中的歪风”

  曾经,高级会所藏身公园景区,一些党员干部“躲进小楼成一统”,在推杯换盏和靡靡之音中陷入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的泥淖。

  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地落实中央要求,对历史建筑、公园等场所中的私人会所调查摸底,制定整治措施;同时要求党员干部强化正风肃纪,严查党员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吃喝玩乐等违纪行为。

  更让人欣慰的是,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各地对本地区公园内上一阶段排查出的私人会所整治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确保彻底整治,防止死灰复燃。

  刹“节庆公款送礼”

  中秋送月饼、国庆送螃蟹、春节送贺卡……近些年来,节庆假日公款送礼已成一种普遍现象,层层送、互相送。这一情况也导致了物品价值的扭曲,一盒茶叶或月饼动辄上万,百姓直呼“看不懂”,送礼者也自叹“吃不消”。

  虽然礼尚往来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是免不了的,但公款送礼和正常的人情往来不能混为一谈。两年后的今天,无论是中秋还是国庆,党员干部间送礼的现象、特别是公款送礼现象基本很难看到了。这也说明,只要动真格、敢碰硬,令行禁止、上行下效,就没有什么不正之风是刹不住的。

  如今,人们给予厚望的是,把节庆公款送礼的恶习坚决扭过来、刹下去,绝不能“一阵风”。

  清“文山会海”

  内部协调、业务学习、动员推进、总结表彰……发不完的文件、开不完的会议,不仅让老百姓调侃官员每天的必修课是“开会”“写稿”,也让很多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中央八项规定明确要求清理“文山会海”,从精简文件简报到精简会议活动,从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到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党中央对清理“文山会海”给出了条分缕析的要求。

  “八项规定”出台两年后,各类的会议明显减少了,会议时间也从过去的半天一天缩减为一两个小时;党员干部开会时,讲空话套话的越来越少,将真话实话的越来越多。开短会、说真话、少发文、重落实,已经成为公务机关工作的“新常态”;党员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下基层,听民声、知民情、察民苦,只有打开门、朝下看,向基层问诊,请群众把脉,才能真正找出真问题。

  点滴之间改作风。八项规定是要将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落地生根,成为自觉自律的行为。可以说,“八项规定”是我党一个庄严的承诺,更是一场“新时代的长征”。

责任编辑:项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