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凯里:昔日“卖柴村” 今日“果飘香”
发表时间:2016-06-21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贵阳6月21日电(记者李惊亚)“以前大家靠砍柴生活,现在规模化种植葡萄,销路特别好,4000斤葡萄20天就能卖光。”46岁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大风洞乡杉树林村苗族村民韩泽锋说。

  杉树林村海拔1000多米,因杉树多而得名,聚居着苗族、仫佬等少数民族。以前的杉树林村是远近闻名的“卖柴村”,生活靠种田吃饭、养猪过年、卖柴吃油盐,外村的姑娘不愿嫁到杉树林村,本村的女孩也都纷纷外嫁他乡。

  近年来,杉树林村实施了博爱家园项目,带动当地葡萄种植产业不断做大。如今的杉树林村,连绵的葡萄架上即将成熟的果实煞是打眼,漫山遍野绿油油的葡萄园让勃勃生机在大山里蔓延,也托起了绿色致富的希望。

  杉树林村博爱家园项目由中国红十字会、贵州省红十字会、贵州省财政厅共投入53万元实施。贵州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马艳华说,2012年底他来杉树林村考察,发现村民的发展意愿很强,当地也有发展葡萄产业的规划,而且村支两委工作能力强,最终讨论决定“博爱家园”项目在这里落地。

  项目于2013年6月动工,2014年12月竣工。项目采用建立“1个红十字组织,1个红十字服务站,1个红十字健康文化广场,1个爱心互助金,1个励业帮扶示范基地”5个规定项目加群众自选X个项目的“5+X”模式推进实施。

  在杉树林村博爱家园项目的“励业帮扶示范基地”里,记者看到,除了成片的晚熟水晶葡萄,基地还免费提供魔芋种,通过套种增加果园总产值,预计葡萄平均亩产3000斤,产值6000元,魔芋平均亩产1000斤,产值2000元。

  韩泽锋是杉树林村的红十字会秘书长,最初是他积极示范,率先种植两亩水晶葡萄。而如今,全村水晶、美人指、夏黑等品种的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余亩,产量2000多万公斤,销售收入达8000余万元。

  种葡萄的人越来越多,杉树林村就成立了合作社,现在已有297户会员。在“X”自选项目中,红十字会帮助合作社发展,协助合作社加强管理,拓展销路,帮助农民增收。

  “刚开始大家不会种也不会卖,红十字会就请专家来给我们做指导,去年村里还成立了电商平台,葡萄的销路更广,价格也更好,光是买车的就有十几家。”韩泽锋说。曾经,走上致富路的梦想对他遥不可及,而去年,他的56亩葡萄园净利润达到43万元。

  大风洞乡乡长杨径说,杉树林村这个曾经的二类贫困村,自从吃上了“葡萄饭”,修通了“葡萄路”,盖上了“葡萄房”,日子越过越好,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3万元,并带动全乡种植葡萄3万多亩。不仅如此,群众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转变。

  “博爱家园项目实现人道救助从‘经常扶’到‘扶长远’、从‘输血式’到‘造血式’转变,建立起长效循环救助、可持续精准扶贫等有效机制,同时也弘扬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传递了爱心和正能量。”贵州省红十字会组织宣传部部长匡传益说。

  据贵州省红十字会统计,截至目前,该会已募集善款2800多万元,在贵州9个市州41个县区实施博爱家园项目70个,设立爱心互助金80个,动员受益群众自愿捐款64万元,共计10万余群众受益。

责任编辑:赵 洋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