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门户网站所做的两会调查显示,在网友最关注的热点话题中,“文化建设”位居前列。连日来,代表委员们热议“文化强国”之路,对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
文化大发展很及时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2012年的主要任务。对此,代表委员们都表示振奋和受鼓舞,他们认为,从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比任何时候都重视文化的时期。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委员表示:“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很及时。我们国家经济迅猛发展,但是我们社会的文明、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是不匹配的,长此下去,它一定会起负面作用,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提出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强、文化的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概念,大家都非常赞成。”
近些年,中华文化不断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魅力:建设孔子学院,开展中国文化交流年系列活动,在全球推广国家形象片……“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能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对此,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委员认为,把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充分重视,体现出执政党对当代国际社会竞争态势的敏锐洞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谋远虑。中华文明的智慧涵养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是当代中国构建软实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要大发展,不要大跃进
现在各地掀起文化建设的热潮,几乎所有省份都在制定或正在实施文化强省战略,都把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关注程度空前提高的同时,如何避免“跃进式”、“指标化”发展文化,也成为连日来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的重点。
冯骥才委员表示:现在各地一哄而上,都在办各式各样的文化节,建大项目大场馆,让人有点搞大跃进的感觉。数据显示,中国20年间建设的2500多个主题公园中,有70%亏损,盈利的不过10%。目前,各种文化产业园建设仍呈“遍地开花”之势。“文化从来不是流水线能够打造出来的。切勿把文化‘GDP化’、‘功利化’。”冯骥才说。
作家凌解放(二月河)代表认为,要正确理解中央的文化发展战略,不能把文化建设等同于文化产业,把文化产品等同于文化商品,把文化成效等同于经济效益。浮夸的项目,在文化发展的新时期要不得。不能牺牲文化价值而仅仅追求利润。
列席全国两会的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今年的文化工作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就是保持文化各领域发展态势的平稳,确保工作连续有序,不大起大落,不搞所谓的“大跃进”;“进”就是要充分利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在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
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
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成为全国各地共同的热词。对于文化如何强市、强省、强国,代表委员们也提出了建议。
“不是说建文化馆、文化宫、博物馆、剧场不应该,而是说不能把这些作为最重要的东西。”冯骥才委员说。在他看来,真正的文化强国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鲜明的国家文化形象。第二,从文艺上来讲,应该有一大批优秀的当代文化经典,来支撑文化的高峰,使得文化的品质不断提高。第三,是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
“文化的终极目的不是文化本身,而是文明,是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想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建设文化强国就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冯骥才说。
- 上一篇:
-
吕建中委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已是第一篇
-
吕建中委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 下一篇:
-
文艺界政协委员:说实话听真话齐心协力促文化
已是最后一篇
-
文艺界政协委员:说实话听真话齐心协力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