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原驻瑞典特命全权大使 吕凤鼎委员
原驻泰国特命全权大使 张九桓委员
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原驻埃及特命全权大使 吴思科委员
主持人
记者 杨 彦
编辑 苗 苗 林 琳
新闻背景
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从孔子学院世界开班授徒,到国家形象片人物版登陆纽约时报广场,中国正在努力向世界呈现更加自信、更为开放的国家形象。
国家的软实力与蓬勃发展的经济实力是否匹配?中国文化走出去,真的走进了外国人的心中吗?他们又是如何看待中国的?
今天我们邀请了三位曾经担任过驻外大使的委员,请他们用自己的多年经历和深入观察,与我们共同探讨“中国形象”的有关问题。
一问:外国人如何看中国?
主持人: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版登陆纽约时报广场电子屏,中国在向世界呈现国家形象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各位委员都在国外多年,又长期在外交领域工作,你们觉得在外国人的眼里,不断发展的中国呈现怎样的形象?
吕凤鼎:我曾在南太平洋和非洲工作过,在上世纪70年代,外国人看中国是模糊的,他们只知道中国人穿着蓝色中山装。
到了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人在同外国人的接触中也变得开朗、自信起来。本世纪以来,中国发展迅猛,甚至在某些方面超出了西方的预料,超出了有些西方人心理上能够承受的程度,“中国威胁论”就越来越多了。
所以,中国形象好与不好,一方面与我们自身的努力有关,一方面也与复杂的国际环境有关。
吴思科:我很同意吕大使的看法。我跟发展中国家打交道比较多,在他们眼里,中国的形象首先是古老而文明。其次,中国近些年的辉煌成就对他们震动很大。他们有着与中国相似的近代史经历,当前也面临着相同的发展任务。怎么从中国的发展中得到启示,是这些年很多发展中国家思考的问题。
主持人:中国人的形象是中国形象的重要部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中国在向世界呈现自己的同时,是不是还存在一些不足?
吴思科:我国现在每年有几千万人次走出国门,难免也夹杂一些负面影响。因为缺乏必要准备,有人对国外风俗习惯不够了解、尊重,有人带去了一些不好习惯,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引起注意。建议尽快加强人员培训,提升素质。
张九桓:国家形象是人们的一种感觉,大国不一定伟大,小国不一定不伟大。中国的确发展了,但如果中国人的素质不提高,人家依然对你有微词。
- 上一篇:
-
百姓热议焦点话题 假如我来写提案……
已是第一篇
-
百姓热议焦点话题 假如我来写提案……
- 下一篇:
-
代表委员热议文化建设:文化的终极目的是文明
已是最后一篇
-
代表委员热议文化建设:文化的终极目的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