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会
今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做好政府工作,巩固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好形势,意义十分重大。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期望、利益和要求,充分体现政府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是全面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良好开局 鼓舞人心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二是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扭转。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7月份达到高点6.5%后连续回落,12月份上涨4.1%,全年上涨5.4%。三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稳定迈上一个新台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稳定提高,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544亿元,同比增长25.4%。四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高。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工作显著加强。五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财税、金融、价格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全年进出口保持较大增幅,对外贸易趋于平衡。总的来看,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这些成就来之不易。过去的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政府工作经受了严峻挑战和考验。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没有结束,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减弱与通胀压力加大并存,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增长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国际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强化。各种风险触发点明显增多,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日本发生地震、海啸、核辐射灾害,美国主权债务评级遭下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扩散蔓延。这些事件相继发生、叠加影响,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国内看。除一些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外,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较多,宏观调控面临许多“两难”选择。最突出的是,物价过快上涨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经济增长又出现下行压力。一些领域存在风险隐患,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达到10.7万亿元,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时期,一些在建项目出现资金缺口等等。可以说,过去的一年我国发展环境的重要特征是,长期矛盾和短期矛盾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关联,如果政府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就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
党中央、国务院牢牢把握大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各级党委、政府认真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坚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有效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宏观调控的突出特点是,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做到调控审慎灵活、调整适时适度,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第一,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综合施策,坚决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势头。第二,坚持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重点扩大消费需求,构建长效机制,积极优化投资结构,着力增强经济自主增长动力。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第三,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因地制宜指导监督各城市落实房价控制目标。第四,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隐患,及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认真开展清理整顿和规范工作。
坚持有扶有控,力促结构升级,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政府工作的鲜明特点。第一,继续把“三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持续增产和农民大幅增收。第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交通运输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第三,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目标责任,加大资金支持,推进重点工程,积极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第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实施促进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2011年,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继续成为政府工作的显著特点和亮点。全国财政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达到2.82万亿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成绩斐然。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教育公平扎实推进,“两基”目标全面实现,建立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进一步扩大,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公立医院改革、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有序进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
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近些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日益鲜明的重要特征,过去的一年表现尤为突出。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大幅增加,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7.8%,农民工总数达到2.53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人。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政策力度显著加大,农村居民收入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居民,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普遍较大幅度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国家扶贫标准大幅提高。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扩大到60%以上,社会保障体系向制度全覆盖迈出重大步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力推进,全年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万套,新开工建设1043万套。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改革开放任务,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攻坚力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扎实推进。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推进政府预算、决算公开,98个中央部门和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省市公开“三公”经费;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在全国范围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继续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到全国,启动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启动试点。电网主辅分离改革重组方案启动实施。出台实施上网电价和非居民用电价格调整方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开展。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举,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两会盘点·代表委员说说文化那些事儿
已是最后一篇
-
两会盘点·代表委员说说文化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