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媒体记者在两会现场采访。 记者 卢 旭 摄
3月2日,入春的北京飘起零星小雪。当天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三层金色大厅举行。距离发布会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已有很多记者聚集在人民大会堂前排成长队,等待入场。队伍中一些胸前挂着蓝色记者证的媒体人颇引人注意,他们是为报道两会专门赶赴北京的海外及港澳台媒体记者。
据两会新闻中心统计,截至3月1日,报名采访全国两会的外媒记者有近900名,港澳台记者有600多名。据两会新闻中心副主任祝寿臣介绍,采访今年两会的外媒记者呈三个特点:一是西方媒体阵容强大。今年,来自日本和美国的记者均超过200人。其中,美国彭博新闻社派出56人,日本NHK电视台派出38人。二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对中国两会兴趣浓厚,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均有众多记者前来采访,其中,俄罗斯派出记者51人。三是海外华文媒体记者明显增多,由去年的30多人增加到今年的近60人。
本次两会首次设立了海外记者采访席。这一举措令海外记者得到提问机会的几率有所提高。发布会上,路透社、美国之声、日本亚洲通讯社、日本朝日电视台等媒体记者纷纷向新闻发言人赵启正提出问题。为了能够得到提问机会,他们也颇费了一番心思,日本《朝日新闻》记者因为坐在后排,一直高举着自己的笔记本,才争取到了提问机会。3月3日下午的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式结束后,不少委员被媒体记者“围追堵截”,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里,常有金发碧眼的外国记者的身影。
除了关注中国经济、民生、社会热点等话题,海外及港澳台媒体也普遍关注文化议题。美国中文电视台记者说:“这几年,中国文艺团体在外国的演出非常火,比如今年春节期间的许多演出就很有影响力。最近几年,中国电影也开始在美国院线上映,方便人们以多种方式了解中国文化。”该记者表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和海外华文教育是他们非常关注的议题。美国华裔后代中的很多人不熟悉中国文化、不会说中文。他希望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能够带动海外华文教育进一步发展,改变这种状况。
一些海外及港澳台媒体同行对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发表了见解。一位来自日本亚洲通讯社的记者建议,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时,应更多地考虑对象国民众的思维模式和文化生活习惯,创新方式、方法,以期在更深层次得到传播。他认为个中关键是要加强亲和力,用当地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俄罗斯消息报》记者用流利的中文说,中国越来越注重文化建设,非常有必要,因为文化关乎社会,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不过,他也提到:“在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很有限。近年来,推动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活动在俄罗斯时有举行,但许多活动持续时间较短。应该有更加持久、更加亲近当地民众的活动,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入俄罗斯。”他认为,理解中国文化对外国人来说尚有难度。“比如看一场京剧,我需要提前两个星期来学习脸谱、服装等各方面的知识,了解它的历史、文化背景——只有具备了这些丰富的知识,才有可能真正进入到中国文化中去。”他建议,中国文化走出去尤其应该注重传播方式,重视翻译,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表达,让外国观众更容易接受。
著名媒体人、香港卫视记者杨锦麟说,文化能够创造很大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各界委员热议的话题。香港资深媒体人曹景行说:“作为一个老百姓,我希望看到更好、更丰富的本土文化成果,希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更加强大,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愿望。”
由于不想错过采访机会,很多媒体同行与记者交换名片后就立刻投入到紧张的采访工作中。他们将带来怎样的两会报道,让我们拭目以待。(记者 宋佳烜 李 琤)
- 上一篇:
-
求解平安上学路 校车安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已是第一篇
-
求解平安上学路 校车安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 下一篇:
-
人民日报社论:反映人民意愿 推动国家进步
已是最后一篇
-
人民日报社论:反映人民意愿 推动国家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