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柱:用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解读中国道路
发表时间:2013-04-08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内容决定形式,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恢弘实践,就谈不上构建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改进文风、提升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影响力,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一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问题;进一步解决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如何被国际社会理解,扩大中国话语体系在世界上的影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立足当前实践,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解读好、宣传好、传播好中国道路。

  要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任何其他道路,可以解决中国的发展进步问题。坚持对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是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解读中国道路的前提和基础。

  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活实践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中国实践是中国话语体系产生发展的源头活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实践第一,实践是理论产生的源泉,是理论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的很多理论创新,很多理论概念、范畴、术语,都来自于生动的实践。因此,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不断总结、提炼、升华出一些反映中国道路的新概念、新范畴、新术语、新思想,使中国的话语体系更充实,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要坚持和发展我们已经形成的话语体系。很长一个时期,由于经济社会的落后,我们在思想理论上说话不那么硬气,话语的影响力也弱。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说明,我们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我们坚持和信仰的理论也是正确的。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等等,这些话语已经深入人心,不能抛弃,只能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对于西方的话语体系,如自由、民主、人权等,我们要敢于理直气壮地批驳它的虚伪本质。

  要不断巩固和扩大中国话语体系的影响力。从国际视角看,国家话语权的大小、国家话语体系的影响力与国家实力密切相关,实力强则话语权大,实力弱则话语权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越来越强,中国话语体系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一要发展,二要加强中国话语的对外传播。从国内视角看,提升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影响力,就要推进理论的大众化,改进文风,改进表达方式,增强表现力和吸引力。要用准确、鲜明、生动,平实、朴素、通俗的语言文字推广我们的话语体系,使更多的人爱听、爱读、喜闻乐见,使我们的话语体系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李传柱 求是杂志评论部副主任,编审、博士)

责任编辑:张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