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自信是好学的前提 转变学风的前提必须是先学,而且真正的好学。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关键是真信。 玩风太盛,学风不浓,是学习和学风建设的大敌;缺乏信仰、信念甚至信任,是学习和学风建设的天敌。一些同志之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是因为不信,或者是不真信。一些同志之所以习惯于当邓小平批评的“收发室”,之所以热衷于照本宣科,以会议对会议,以文件对文件,之所以讲的和做的不一样,会桌上和酒桌上说的不一样,就是因为不信,或者全然不信。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自信”让人信服和感动。我们党的全部历史,包括有失误的历史,我们三十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征程,包括有困难的阶段,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民族阐释的壮丽的中国梦,都证明了这三个自信是值得我们坚守的。有了这种自信,就有学习的动力,就有实干的激情,就有执着的向往。但遗憾的是,恰恰是我们中有一些同志缺乏这种从容和自信,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我们民族的进步,我们党的不断成熟视而不见,甚至把自己视为伟大事业的局外人。这怎么能真学、真懂、真用? 学会说话是学好的表现 学风不好有多种表现。会风、话风、文风是最直接的表现。是掩饰不了的学风的那张脸。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说话。学会说话,学会说真话、实话,学会说有用和管用的话,是当前学风建设中必须首先解决的。 现实的情况是,我们一些干部越来越不会说话了。套话越说越熟,大话越说越大,假话越说越多。甚至有些人靠空话起家,靠假话维持,靠长话度日,靠大话升官。对此,群众非常反感。连地市甚至县镇干部一讲话都是巨大变化、历史突破,亮点频闪。毛主席和斯诺谈话时讲,说有成绩可以,说很大,就要小心谨慎了。我们一些干部讲话好走极端,一个极端是老百姓不爱听什么,他非讲什么,一张嘴、一上手就站到了群众的对立面,许多群体性事件和此有关。需要特别警惕的是另一个极端:为了迎合,为了政绩,为了一时的“安定”,老百姓爱听什么他就说什么,开空头支票,许根本实现不了甚至超越国情和本地实际的愿,吊群众的胃口。这种话一时有点用,长了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连群众的基本信任都会失去了。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批评“四人帮”最可怕的还不是说大话、假话、空话,而是“绝话”。我们要警惕一些干部把好话说绝了。 文风好不好,学风好不好,老百姓多数是先从听其言,再到观其行的。因此,学风建设中,我们的干部要先学会说话,说真话、实话,说中央精神和地方实际相结合的话。 拜群众为师是学成的途径 毛主席讲学习的论述很多,讲学风的论述也很多,一个比较突出的共同点就是强调向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我党即将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说到底也是一个真心实意向群众学习的过程。新闻界进行的“走转改”之所以收效明显,关键是从走基层起步,从接地气向群众学习,就是走群众路线。现在,我们有时过分强调“顶层设计”,而实在缺乏基层探索和问计于民。 刘云山同志在党的十八大后到北京市调研时强调,学风建设中要增强问题意识。研究和解决问题是搞好学风建设的途径。当前我们确实面临许多新的复杂的问题。能否用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破解难题、化解矛盾,是检验我们学风建设的一把尺子。浮在上边,或只讲本本,只说文件,是很难解决扑面而来的新的矛盾和问题的。新的形势下,群众既有大量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解决,实际上也有足够的智慧和好主意帮助我们破解难题。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甚至站在群众的对立面,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只会激化矛盾。 我们是历史唯物论者。群众是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是铜墙铁壁,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幼稚还不可怕,或者还有些拙真。可怕的是可笑,更可怕的是非常可笑、群众嘲笑我们还自以为是,不但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的反感也十分迟钝。学用两张皮于学风影响不好;和群众两条心,不肯沉下心来向群众和实践学习,甚至傲慢地对待群众,影响的就不仅仅是学风了。(张建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