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组织活动的重要形式和途径。迄今为止,我们党已经召开过17次全国代表大会:即民主革命时期共召开了7次(从一大到七大),新中国成立后共召开了10次(从八大到十七大)。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历史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若干细节。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细节也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历史见证。
关于大会的会期:党的七大会期最长(共50天),党的十大会期最短(只有5天),党的十四大以后会期逐步走向规范(都是7天)
根据党史学界多年研究成果和公开的共产国际档案材料可以断定,党的一大是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的。但会议到底哪天结束?对此,学界至今没有定论。现在主要有5种说法:7月30日、7月31日、8月1日、8月2日、8月5日。按照第一种说法,一大会期是8天;按照第五种说法,一大会期是14天。
党的一大以后的16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间都有明确记载。从有关记述来看,党的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共50天,会期最长,党的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共5天,会期最短。从党的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起,会期都是7天。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由于历史时期不同,会期有长有短。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党的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会期逐渐规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党的三大之前,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后是不召开中央局或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的。三大之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要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中央委员会全会,选举产生中央局或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这里所说的会期没有将这个时间计算在内。另外,除了一大至五大5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党的九大、十大外,大会正式开幕前都要召开预备会议,预备会开的比较长的是八大,共14天,七大和十二大各2天,其余的预备会一般是半天或一天。这里也没有将开预备会的时间计算在会期内。
关于会议的议程和议题:从党的二大起,会议的一个最重要的议程和议题是,由党的主要负责人代表中央向大会作报告
党的一大是建党大会,当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所以,会议议程和议题都比较简单,主要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分别讲话;各地代表汇报党组织开展工作情况;会议起草、讨论、审议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和《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局。
从党的二大起,会议的一个最重要议程和议题是:由党的主要负责人代表中央向大会作报告,比如,在党的二大上,陈独秀代表中央局作工作报告;二大起草、讨论、审议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等;会议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
党的五大议程和议题是:陈独秀代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政治与组织的报告》;共产国际代表罗易作共产国际执委第七次扩大会对中国问题的报告;讨论、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对于组织问题议决案》等;会议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
从党的六大起,大会在正式开幕前开始举行预备会。党的六大举行了一次由布哈林主持召开的“政治谈话会”,就中国革命的有关重大问题与中共党内的同志交换意见。大会正式议程和议题是: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职工运动报告;布哈林代表共产国际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政治报告和关于政治报告的结论;讨论、审议、通过了《政治决议案》等,通过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会议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审查委员会。
党的七大开幕前举行了2天预备会。大会正式议程和议题是:任弼时代表大会主席团宣布会议开幕,并发表简短演说;毛泽东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朱德、刘少奇、周恩来、林伯渠和在延安的日本共产党代表冈野进先后讲话;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作口头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会议进行大会发言,有17人发言;毛泽东作关于中央委员会选举方针的报告;会议选举了中央委员会,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并决定以七大名义召开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最后,毛泽东致《愚公移山》的闭幕词。
党的八大开幕前举行了14天预备会,党的九大、十大没有召开预备会,十一大召开了一天预备会。党的十二大举行了2天预备会,确定了大会的议程,选举了大会主席团和秘书长。党的十三大至十七大都举行了半天预备会。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的正式议程基本相同。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议程和议题是发展变化的,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其一,七大前由于共产国际的存在,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重大事项要向共产国际请示和报告,所以,一大、三大、四大、五大、六大5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有共产国际代表到会指导;其二,七大前各种报告和决议案较多,通常涉及政治、经济、土地、统一战线、工人、农民、妇女、青年、军事、宣传、组织等工作方面;其三,中央委员会(中央局、中央执行委员会)必须向大会报告工作,通过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等领导机构;其四,对党章不断提出修正草案。
关于大会的领导机构:党的一大选举产生了由3人组成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党的五大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会
党的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出席一大的代表13人。一大代表选举产生了由3人组成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党的二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195名,出席二大的代表12人。二大代表选举产生了由5名委员、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委员会委员长。
党的三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420名,出席三大的代表30多人。三大代表选举产生了由9名委员、5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5人组成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党的四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994名,出席四大的代表20人。四大代表选举产生了由9名委员、5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出5人组成中央局,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
党的五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57967名,出席五大的正式代表82人。五大代表选举产生了由31名委员、1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五届一中全会选出8名中央政治局委员、2名政治局候补委员、3名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党的六大召开时,全国党员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李维汉在回忆中估计当时大约有党员1万名左右),出席六大的代表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代表84人。六大代表选举产生了由23名委员、1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六届一中全会选出7名中央政治局委员、7名政治局候补委员、5名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3名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候补委员,选举向忠发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主席。
党的七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121万名,出席七大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七大代表选举产生了44名委员、3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七届一中全会选出13名委员组成中央政治局,5名同志任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党的八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1073万名,出席八大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八大代表选举产生了97名委员、7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八届一中全会选出17名中央政治局委员、6名政治局候补委员、6名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
到党的十七大召开时,全国已有党员7300多万名,十七大正式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十七大代表选举产生了由204名委员、167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27人。十七届一中全会选出25名中央政治局委员、9名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关于大会的代表:对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人数的设定,是根据工作需要来确定的,并非一成不变
这1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邀请的对象和列席会议的人员,有共产国际的代表,有国民党的要员,有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有民族宗教界人士,有外国共产党、工人党的代表,有部分老同志,还有党内有关负责同志。党的一大、三大、四大、五大、六大都有共产国际的代表参加。五大时国民党要员谭延闿、徐谦、孙科应邀出席,汪精卫代表国民党致贺词。党的八大邀请了许多外国共产党、工人党的代表参加大会。八大还邀请党外人士列席大会。党的十三大至十七大都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外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党内部分老同志和党内有关负责同志列席开幕和闭幕大会。
总的看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数量是随着党员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大会确定的代表有正式代表,也有候补代表、特邀代表(正式代表有发言权、表决权,候补代表、特邀代表只有发言权)。三大前是由代表直接选举产生中央局,三大及三大以后则由中央执行委员会(五大后为中央委员会)召开全会选举产生中央局或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对于中央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局、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人数的设定是根据工作需要来确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关于大会的报道:从党的十二大起开始举行新闻发布会;党的十六大后网络媒体开始对开幕式进行实时报道
这1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开会类型,有预备会,正式会;有大会,小会;有主席团会,分团分组会;有新闻发布会,记者见面会等。从有关资料看,举行预备会和主席团会是从党的六大开始;大会外,召开小会进行分组讨论是从党的二大开始;举行新闻发布会(当时叫中外记者招待会)是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举行记者见面会(当时叫中外记者酒会)是从党的十三大开始。
这1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宣传报道,有秘密状态下的不宣传,有内部党刊一定范围内的宣传,有革命根据地区域范围内的公开宣传,有全国范围和世界范围的大张旗鼓的宣传;从刊物的宣传到报纸的宣传,再到广播、电视和网络、手机的宣传,宣传手段和载体越来越多。党的八大和党的十二大至十七大都公开发布了开会的消息,十二大举行了3次中外记者招待会,十三大举行了5次中外记者招待会,并5次安排大会代表与中外记者面对面进行交流。十三大允许中外记者采访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并由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实况转播开幕式盛况。十四大至十七大,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开幕式进行现场直播。十六大、十七大召开时,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等对大会开幕式进行了实时报道。
关于大会的讲话形式:有报告,有讲话,有致辞,有发言;大会发言安排最多的是党的八大,发言的代表来自不同的层次
从党的一大到十七大,中央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都有向大会作的报告,有时称政治报告,有时称工作报告,有时称报告。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都称报告,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后来成立了10年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一般都称工作报告。还有像在党的二大以后一直到八大都有向大会作的专题报告。早期各地代表向大会汇报工作,在会议上的发言也称报告。报告有在大会上正式作的,也有书面的。在党的七大上曾出现了发给会议代表的正式报告,而毛泽东在会上还另外作了口头报告。
从党的一大至十七大,除大会报告外,党内其他领导同志的发言,有时是作为讲话议题来安排的,这主要是为了强调其重要性。大会的致辞,分为致辞、祝词、开幕词、闭幕词。致辞、祝词一般为来宾所作。例如,党的八大的致辞、祝词就是由民主党派人士、外国共产党、工人党的代表所致。开幕词、闭幕词是由党的领导人在开会前和会议结束时所作。大会的发言是指除报告、讲话、致辞等以外的讲话。这1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安排发言比较多的是党的七大和八大,大会发言最多的是八大,有110多人。从发言人的情况看,发言的代表代表不同的层次,来自方方面面。
关于大会的作用和影响: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党的十二大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这1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除个别几次大会外,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主要是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前进和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党的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区分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七大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次大会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党的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的主要矛盾变化,确定了正确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方针。这次大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且具有长远意义的成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二大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进行全面改革的纲领,由此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当然也应看到,个别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也起了消极作用和影响。例如,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党的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关于大会的其它细节:党的三大结束时,瞿秋白在会上领着大家唱刚学会的《国际歌》;党的十五大后开幕会奏唱《国歌》,闭幕会奏唱《国际歌》,这基本成为定制
有资料表明,党的三大结束时,瞿秋白在会上领着大家唱刚刚学会的《国际歌》。以后,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奏唱《国际歌》时断时续,但在绝大多数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会议在开始或结束时都奏唱《国际歌》。有资料显示,党的七大开幕和闭幕时唱《国际歌》,八大闭幕时唱《国际歌》,十四大在开幕和闭幕时奏唱《国际歌》;但到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时,在开幕会上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闭幕会结束时奏唱《国际歌》,这基本成为定制。
这1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的方法,有等额,有差额,有人工计票,有电子计票。在党成立早期和在革命战争年代,主要实行的是等额选举,后来采取差额选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差额的比例和数字增大。选举在长时期内主要采取人工计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票开始出现,从党的十三大以后基本上采取电子计票。(曲青山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主题链接
瞿秋白在“三大”上领唱《国际歌》
瞿秋白是党内第一个把《国际歌》正式译成汉语的人。1920年,瞿秋白旅俄途经哈尔滨时,在参加俄国人庆祝“十月革命”三周年大会上首次听到此歌。1923年春夏之交,瞿秋白把这首歌译成汉语。此前,虽有耿济之、郑振铎(都是瞿秋白在北京俄文专修馆的同学)以《第三国际党颂歌》之名对此歌做过翻译,但因没有附曲而无法传唱。瞿秋白将从法文译来的词和简谱发表在1923年6月的《新青年》复刊号上,此后,《国际歌》才在社会上传唱起来。有资料表明,党的三大结束时,瞿秋白领着大家唱刚刚学会的《国际歌》。现行的中文《国际歌》歌词由萧三于上世纪60年代初再译定稿,但其中“International”(英特纳雄耐尔)一词保持音译不变,首创于瞿秋白。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中国共产党30年的6次修改党章
已是最后一篇
-
中国共产党30年的6次修改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