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湖北省大悟县“整村推进示范村”严河村村貌。记者 赵永平摄
编者:
日前,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正式启动。加上之前启动的武陵山区、乌蒙山区、秦巴山区,新十年扶贫开发确定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吹响了再攻坚的号角。
为见证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反映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倾听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诉求,本报经济社会部开展了“走基层——贫困山区行”大型采访报道活动。20名记者组成7个采访小分队,分赴7个连片特困地区。在贫困山区的日子里,记者们深入贫困山村、贫困户家中,与干部群众促膝交谈,面对面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工作状况,了解他们的期盼,感受他们的苦与乐。作为这个活动的收尾,本期新农村周刊将部分参与记者的思考集纳成文,共同关注如何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1. 突破基础设施瓶颈
基础不改善,产业走不远
朱 隽:大丰村村民家的大水桶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大丰村坐落于武陵山区腹地。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200元。村支书宋转维告诉记者,村里几乎没有水田种粮,吃米靠买,想吃肉没钱买。
村民的生活质量不高,不仅因为吃不好,更严重的制约在于吃水难。村子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山无水。吃水就靠3公里外的一个水库,水库干涸的季节里就只能到更远的地方背水。因此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储水的大桶。村子在山里,去背一趟水爬高下低好几公里,没有好体力应付不来。因此村里的壮劳力没法出去打工赚钱,生活只能维持低水平的温饱。事实上,村子山脚下就有一条河流过,但村民说因为上游开了矿场,把水污染了,他们不敢喝。
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提出,要着力解决特殊困难地区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行路、吃水、用电……这些事关百姓生活的“小事”,对于贫困地区来讲,正是能否摆脱贫困、发展致富的制约因素,不突破基础设施瓶颈,脱贫致富如空中楼阁。这些地区的扶贫工作应当把重心继续放在群众最盼望解决、受益面最广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切莫不顾基础条件急于发展产业。
延伸阅读: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到2015年,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要基本得到解决,全面解决无电行政村用电问题。到2020年,贫困地区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村村通班车。
扶贫搬迁走出“贫困死角”
顾仲阳:眼下,多数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瓶颈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但还是有一些特别偏远的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贫困死角”,基础设施瓶颈卡住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脖子”。
搬迁扶贫是现实的选择。新十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力搬迁扶贫。但缺地、缺钱,怎么搬?往哪搬?搬下来后,如何脱贫致富?
陕西省2010年底启动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移民工程,计划到2020年从陕南秦巴山区3市28县(区)搬迁240万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群众受地质灾害和贫困双重威胁的问题。陕南移民搬迁投资共需1109.4亿元。从明年开始,搬迁财政补助资金将由省里统筹解决。如果省里不统筹,需贫困市、县配套,困难可想而知。
搬出来只是第一步,如何尽快致富才是最大的挑战。记者曾采访过浙江等发达地区的扶贫搬迁,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要把扶贫开发融入“三化”进程,让贫困群众充分参与,公平分享,增收脱贫。陕南地区的“三化”也正加速推进,脱贫致富的机会越来越多,绝大多数贫困群众脱贫完全可期。
延伸阅读:
截至2010年,我国对770余万贫困人口实行了扶贫搬迁,有效改善了这些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力争再对240万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扶贫搬迁。
- 上一篇:
-
国有企业:在改革中突破 在进取中担当
已是第一篇
-
国有企业:在改革中突破 在进取中担当
- 下一篇:
-
我国就业人员超7亿 十年年均增加就业348.9万人
已是最后一篇
-
我国就业人员超7亿 十年年均增加就业348.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