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古都南京创新求变
发表时间:2012-08-26   来源:人民日报

  一座2500年历史的古都,如何在现代化道路上焕发青春风采?一个60多年不断成长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如何构筑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方孕育着丰富科技与人才资源的土地,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长三角快速崛起?

  诸多挑战面前,古都南京正倾力推进现代化转型。转型的精髓,集中于“创新”二字。

  在历史坐标中找准定位,立足科教优势,志在苏南突围

  南京在哪里?

  这样的迷惘,当然不是地理的空间,而是发展的方位。

  上世纪8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无锡等地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上世纪90年代,外资企业遍地开花,苏州等地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而南京,作为新中国综合型工业基地,传统的化工、电子、汽车和钢铁一直是支柱产业,四大支柱产业2011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70%以上。

  从资源禀赋上,南京本有明显优于苏南各地的重要因素,那就是科技和人才。南京这一资源优势被形象地归纳为“5、6、7、8”:50多所大学,600多家省级以上科研机构,70多万在校大学生,70多万科研人才,81位两院院士……科技资源丰富、科研成果众多,只是在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上,这种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南京的科教优势,何时能化为城市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南京基于科教优势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经济学家洪银兴教授直言,南京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苏南的开放型经济作为江苏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正日渐衰减,在经历乡镇企业的“农转工”和开放型经济的“内转外”两轮大的经济转型后,江苏正迎来第三轮经济转型,即发展创新型经济,其核心是创新驱动,其关键要素是科技和人才。

  沈国荣,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率一批科技人员创立南京南瑞继保电气公司。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南瑞继保的超高压继电保护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5%,其继电保护、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等技术打破国外公司长期技术和产品垄断,确立了我国继电保护和稳定控制技术及产品的国际领先地位,产品远销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49岁的南京联创科技集团董事长孙力斌,带领一个起步于20多名科技人员的小企业,10余年间成长为全国第一、全球第二大电信支撑软件和服务提供商,2011年位居国内软件百强企业第六位……

  站在历史的坐标上,南京看到了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机遇,积聚多年的科教资源更平添南京以“创新”制胜苏南的信心。

  “发展创新型经济,关键在发挥科教与人文资源优势,重点是提升科教与人文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效率。如何提升这个转化效率?核心在科技创业!”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表示。

  在现实机遇中抓住内核,聚焦科技人才,倾力创新创业

  科技和人才优势如何发挥?南京曾有过长期的探索。

  “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5年前,南京工业大学与南京高新区率先推出海内外领军人才“双创计划”,鼓励科教人才投身科技创业。几年间,不少大学和园区陆续加入“双创计划”行列,南京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不断提高。

  但与北京、上海等同样具有丰富科教资源的城市相比,南京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仍然偏低,2011年只有44%。

  “南京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是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体制障碍,资源分散运作、封闭管理的格局没有真正解决。南京只有破除体制障碍,才能使创新真正成为驱动新一轮发展的内在动力。”南京市市长季建业坦言。

  破除体制障碍,关键在激活创新主体。今年2月,南京力度空前地推出“科技九条”政策,借鉴斯坦福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院所经验,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破解身份之忧,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离岗创业;保护创新成果,鼓励高校院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按60%到95%大比例划归科技人员及其团队;加大扶持力度,允许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的企业,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可按50%至70%的高比例折算为技术股份……

  “科技九条”在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产生强烈反响,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平凯评价说:“有了九条政策做支点,科技的杠杆必将极大撬动南京的发展!”

  搅动池水,还要引来活水。要想立于创新型经济的制高点,就必须引来世界水平的领军人才。2011年7月,南京高调推出“321计划”,提出在5年内引进3000名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重点培养200名科技创业家,加快集聚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100名。去年下半年公布的首批“321计划”名单,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已有315名,而“千人计划”创业人才集聚目标也已入选40位。

  南京之南,一个“无线谷”已渐露雏形,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尤肖虎与他的团队,正致力建设引领国家移动通信和未来网络发展方向的创新基地;南京之东,一座“生命科技创新园”正快速崛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担任所长的南京大学化学与生物医药科学研究所已正式落户,未来将集聚40名以上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人才……

  科技与人才,最终集聚于产业。作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南京软件业在全国举足轻重,2011年软件业营业收入达1500多亿元,其中通讯软件在全国占比30%,电力应用软件更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今年上半年,南京软件业务收入已达10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样态势迅猛,南京重点打造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新兴产业正快速崛起,2011年8个新兴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

  在面向未来中推进改革,勇于创新机制,敢于深层变革

  从科技创新到制度创新,南京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创新”的领域不断突破。

  2011年,南京在考核机制上率先破题。按照新的考核机制,南京几乎所有镇村取消GDP考核,代之以分类考核,73个镇街按其功能定位划分的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3个主导类型进行差别化考核。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新的考核体制下,南京农村摆脱“增长”的冲动,注重“发展”的内涵,不再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老路,而是将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聚,多数镇村专注于发展现代农业和以生态休闲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特大城市的美丽乡村”,南京为农村做出了富有创见的定义。

  今年5月,南京全面启动包括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以及社会领域和文化体制等十大领域的综合改革,彻底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南京此次综合改革可谓大刀阔斧。7月1日,南京召开简政强区县(园区)改革实施会,市级22个部门将202项行政权力下放给区县与园区,包括经济管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资源管理等四大领域行政权力。在经济管理权限上,区县拥有了5000万美元以下鼓励类、允许类项目的核准权,而园区更是拥有了1亿美元以下鼓励类、允许类项目的核准权。

  区县与园区,这两个不同主体之间,有着历史形成的诸多体制困境。南京此次改革打破行政分割,在区县与开发园区之间形成以开发园区带动行政区发展的新体制,4个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带动周边区域整体发展的新引擎。在南京高新区,正积极整合周边3个街道和两个园区,发展软件通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软件园”和“生物医药谷”;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的4个街道也纳入开发区管理,集中资源发展新型显示及光电、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

  秦淮河仍然桨声灯影,紫金山满眼草木葱茏。河山依旧,而城市内涵迥异,科技创业的热潮正冲击着南京传统的“城墙文化”,一个以创新重塑城市之魂的新南京正蓄势而发。(记者 贺广华 申 琳)

责任编辑:张智萍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824276&encoding=UTF-8&data=AAyT1AAAAAcAAClBAAAAAQA577yI56eR5a2m5Y-R5bGV44CA5oiQ5bCx6L6J54WM77yJ5Y-k6YO95Y2X5Lqs5Yib5paw5rGC5Y-YAAAAAAAAAAAAAAAvMC0CFHoR49BMa-1etk_Ttug5TRqRc0WgAhUAgzRf39tYVQ47L15WwG3q2T8usyo.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824276&encoding=UTF-8&data=AAyT1AAAAAcAAClBAAAAAQA577yI56eR5a2m5Y-R5bGV44CA5oiQ5bCx6L6J54WM77yJ5Y-k6YO95Y2X5Lqs5Yib5paw5rGC5Y-YAAAAAAAAAAAAAAAuMCwCFCCnWzsDsA_HGNwp43fL59piWuEHAhQ_HqStG67pyirAK7hEDwy2V28xww..&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