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十八大)道德建设:社会文明之花竞相开放
发表时间:2012-10-30   来源:光明日报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托举民族希望

  2004年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发以来,党中央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希望工程、民心工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的良好局面。

  十六大至今10年来,全面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完善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10年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多彩:评选表彰50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优秀少年”,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广泛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各地开展“美德少年”评选学习宣传。举办“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全国20余万所学校、1.5亿人次中小学生参与。

  10年来,为未成年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中央文明办等部门组织开展三届“中华是我家”优秀童谣征集活动,共有8700多万人次参与网上推荐传唱,评出优秀童谣240首,出版系列图书并向西部地区未成年人免费赠送累计20万册;文化部等部门开展少儿歌曲创作推广计划,推出了60首优秀少儿歌曲;广电总局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打造了一批优秀少儿栏目和优秀动画片;新闻出版总署连续九年向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累计推荐图书900余种。

  10年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免费开放措施得到落实。乡村学校少年宫等课外活动场所建设得到加强。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推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入学,办了一大批惠及广大未成年人的好事实事。

  实践证明,中央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策部署完全正确、富有远见,各方面工作扎实有力、卓有成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大亮点。

  志愿服务:汇聚社会温暖

  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中央文明委制定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以来,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组织协调和强力推动下,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国城乡越来越广泛地开展起来,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

  中央文明办立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把握新形势下志愿服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把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确定为志愿服务活动的主题,以此整合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近两年来,中央文明办会同有关部门重点组织开展了帮扶空巢老人、农民工、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在149个城市举办启动仪式,102万空巢老人、3400万农民工和900多万残疾人受益。

  广大志愿者和志愿者队伍,通过组织开展践行文明礼仪志愿服务,维护社会秩序志愿服务及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特别是围绕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型社会活动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志愿服务文化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力量源泉。没有志愿服务文化的哺育和滋养,志愿服务就会失去思想根基和精神支撑。为此,中央文明办在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上下工夫。在引导人们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上下工夫。在进学校、进社区上下工夫,使志愿服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

  在推进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中央文明办坚持把队伍和阵地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依托文明单位、社区物业公司和基础党组织,建立了一批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和社区志愿服务站点,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阵地依托。据统计,目前,全部全国文明城市(区)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区)的注册志愿者人数,均占该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的8%以上。

  同时,在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和强力推动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领导机制不断健全,激励保障措施日益完善,考核测评机制日趋规范,从而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实现大发展。(记者 王昊魁 龚亮)

责任编辑:桑小婷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