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部针对人民网网友在部委领导留言板上提出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农村文化活动建设”、“打击假唱、假演奏”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以下为文化部回应全文:
人民网网友留言:农村文娱活动少!尤其是冬天农闲时,农民都猫在家里打麻将,没有别的事情做,很多农村的民间艺人空有手艺也无处施展。乡镇举办文化活动本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式,但又面临着经费和人手等诸多问题和困难,希望文化部能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的建设和支援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多挖掘民间文艺人才。(匿名网友 IP:59.57.12.★)
文化部回应:近年来,我国农村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建立;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稳步实施,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文化资源更加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城乡统筹机制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水平稳步提高,农村文化事业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许多地方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云南省围绕“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开展“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活动,创办“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通过“文化育民”服务农民,提高综合素质;创立“农村文化产业合作社”,通过“文化富民”服务农业,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创建“农民演艺协会”,通过“文化乐农”服务农村,促进和谐乡村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安徽省注重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打造“中国农民歌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有效带动了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广西按照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路,依托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在1000多个行政村建设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形成了融宣传教育、文化娱乐、卫生保健、计生咨询、体育锻炼、信息服务、科学普及于一体的为农民群众服务的综合平台,有效推动了当地农村文化的发展。
尽管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部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仍然“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对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缺乏自觉意识;农村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总量少、比重低,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县乡文化队伍数量不足、业务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新时期农村文化发展的需要;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导致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分散,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以农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尚未建立等。
农村文化建设是包含经费投入、设施建设、人才配备、体制机制建设等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不能单兵突进,必须考虑农村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从整体上采取措施加以推进:一是设施设备不足问题仍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难点,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的作用,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县、乡、村文化设施落后的状况,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创造基本条件;二是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单位的骨干作用,加大对农村文化骨干的培养和扶持,着力建设农村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在政策、资金、人才方面加大对农村的倾斜力度,建立城市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口帮扶机制,使文化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布局、合理配置、科学组合,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四是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机制,明确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上的主导责任,建立健全农村文化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农村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构建农村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五是创新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方式,完善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强化服务功能,建立群众文化需求的反馈和公共文化评估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文化建设格局。(记者杨迪)
- 上一篇:
-
出版大国展风采:出版活力在创新中迸发
已是第一篇
-
出版大国展风采:出版活力在创新中迸发
- 下一篇:
-
[文化改革发展纪事]以人民为中心
已是最后一篇
-
[文化改革发展纪事]以人民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