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记者刘铮 侯大伟 樊曦)改革,决定了当代中国命运,影响着未来中国走向。
改革,激发了中国经济活力,推动着发展方式转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新时期。
近十年来,改革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
改革激发活力,推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
出资100亿元、持股16%,代表民间多方出资人利益的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5月30日签约投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项目。民间资本进入石油石化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最近一段时期,相关部委密集出台了一连串鼓励民间投资实施细则。这是继2005年国务院出台“36条”、2010年出台“新36条”后的又一重大改革部署,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将更加充沛。
“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动力和空间,依然要靠改革提供和开辟。”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
——市场取向的改革,激发了企业作为经济细胞的活力,汇聚成中国经济的滚滚洪流。2003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7%,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速的2.7倍。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忘不了自己2002年刚上任总经理时的遭遇:债主追债,办公楼被查封,法院送来传票……“国企必须放手在市场里搏击”,他们大力兼并重组,加大技术创新,从昔日负债累累,发展到2011年利润达158亿元。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国企一举走出困局,成为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
破茧成蝶,翩翩飞舞。国家不断改善非公经济发展体制环境,非公经济对中国经济贡献率已达60%左右。中兴、华为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第三,沙钢、华为荣升世界500强,民营企业今非昔比,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因子。
——市场化取向的改革,畅通了金融血脉,在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的狂风巨浪、应对世界经济新的曲折局面中,发挥独特作用。
5月16日,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首次正式对外公布,4月份温州市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平均水平为21.58%,新的金融体制改革正“试水”温州。此前,中国用了7年时间,完成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曾被一些西方媒体指称“技术上已经破产”的国有商业银行,迎来了发展黄金期。
——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使得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成为中国经济有效熨平波动、保持平稳发展的有力保障。
6月7日,央行宣布降息,同时调整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下限,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随着改革的推进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国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灵活性和前瞻性大大增强,这使得近十年中国经济的稳定性比过去大大提高。”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市场化改革仍处于攻坚期,下一步要进一步破除垄断、放开准入,真正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面临攻坚,改革仍任重道远。
- 上一篇:
-
[科学发展 辉煌成就]民主政治十年进程三大看点
已是第一篇
-
[科学发展 辉煌成就]民主政治十年进程三大看点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