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正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创优、求好求强、以强胜出,努力保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保持持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良好态势。”
由大到强,一个形容词的变化可以引起怎样的聚合反应?山东省近年来的成就说明了一切。自2008年山东省提出强省战略以来,山东的改变是全方位的,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齐鲁文化影响日大。
山东如何加快推进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实现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跨越?记者为此专访了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
强省战略顺应发展内在要求
记者:在山东采访,经常会听到一个名词: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强省战略是如何提出来的?强省战略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姜异康:科学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山东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主要是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资源环境、节能减排压力加大,人均占有水平比较低,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等等。如何摆脱这些制约山东科学发展的瓶颈性因素,进一步开创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性课题。
2008年上半年,我和省里的其他领导同志分别到部分市县(市、区)、省直部门和单位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基层干部群众进行广泛交流,加深了对山东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省委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了部分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08年7月,我们召开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任务,并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省委、省政府把握科学发展时代主题、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顺应山东发展内在要求作出的战略决策。
围绕实施强省战略,我们确定了“一线三点”的工作思路,即:以推动和实现科学发展为主线;坚持高点定位,力求在目标追求、思想境界、工作标准、发展质量、综合效益五个方面达到高水平;强化多点支撑,主要是强化现代产业、文化发展、人才智力、科学技术、发展环境、资源生态六个支撑;实施重点带动,以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和加快省会建设发展五个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为突破口,把区域发展与产业培植结合起来,努力创造山东发展新优势。
强省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通过实施强省战略,加快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努力把山东建设成为联结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依托区位优势和黄河中下游广阔腹地,全方位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经济文化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具有较强综合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在全国保持率先科学发展强劲态势和较强影响的省份。
发展成效是最好的检验
记者:强省战略实施以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
姜异康:一个重大战略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发展成效是最好的检验。强省战略实施以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429.2亿元,与2006年相比,5年年均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317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455.7亿元,年均增长2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7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42元,年均分别增长13.3%和13.8%。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达到2300亿元,齐鲁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状况显著改善,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54.8%,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决策部署是正确的,强省战略得到全省上下的普遍拥护和积极响应,形成了广泛共识,变成了大家的自觉行动。
- 上一篇:
-
科学发展大家谈
已是第一篇
-
科学发展大家谈
- 下一篇:
-
山东“黄金十年”的发展轨迹
已是最后一篇
-
山东“黄金十年”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