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草原天堂。
这十年内蒙古的跨越式发展,是从进入新世纪开始的。这些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历史机遇,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实现了边疆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经过十年的努力,全区经济总量由千亿元跃上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百亿元跨过千亿元,一产比重由22.8%下降到9.4%,二产比重由37.9%提高到54.5%,城镇化率由42.7%提高到55.5%,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始终保持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这一时期,是内蒙古发展进程中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摘自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内蒙古第九次党代会报告》
北疆发力 强势崛起
早在1987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曾经预言,内蒙古资源富集,人口又少,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
伟人的希望,在进入新世纪的10多年里,离现实越来越近。
从2002年到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总量从1725亿元增长到1.42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113亿元增加到135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51元增加到2.04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86元增加到6642元。底子薄、起点低的内蒙古正在创造着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腾飞的奇迹。
10年里,内蒙古全区GDP总量先后超越9个省区市,由全国第24位上升至全国第15位,是我国5个自治区中首家、西部12个省区市中第二个进入“万亿俱乐部”的省份;人均GDP由2002年的7000多元增加到2011年的5.75万元,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6位前移至第6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先后超越7个省区市,由全国第25位升到全国第18位,实现了经济实力由全国后列到中列的跃升。2002年到2009年,内蒙古的发展速度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引发了学界“内蒙古现象”的探讨。
资源型经济带动内蒙古实现了由农牧业向工业化的转型,内蒙古工业发展主导地位显著增强。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内蒙古这个“畜牧王国”更加璀璨夺目。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快速转变,发展方式逐步由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生态环境并重转变。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乳、肉、绒、粮油、马铃薯、饲草饲料等六大主导产业,农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伊利、蒙牛、河套、科尔沁牛、小肥羊、华莱士等草原品牌畅销大江南北。
- 上一篇:
-
党的十七大: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已是第一篇
-
党的十七大: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 下一篇:
-
科学发展大家谈·湖北篇
已是最后一篇
-
科学发展大家谈·湖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