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9月16日电(记者杜文峰 朱峰)见到74岁的王云老人时,她正盘着腿坐在凳子上跟几个老友打纸牌。为了一张牌是否该出,大家争得不亦乐乎,但最后以嘻嘻哈哈的笑声收场。“在这里过得舒坦,有人一起玩,一起吃住,关键还都是熟人。”她说。
王云老人住的不是养老院,也不是敬老院,这里是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前屯村的互助幸福院,二十多名老人在这里过着“互助养老”的幸福生活。
秋高气爽时节,在这个以互助养老为模式的小院里,老人们在悠闲地开展各类活动,有的打牌下棋,有的练习敲锣鼓……其乐融融。记者看到,院北一排平房是老人的集体宿舍,床、柜子、桌椅、电视、电话等一应齐全,健身器材等干净整洁,自助食堂灶台等排列整齐,院外的“自助菜园”是老人们平时力所能及的劳动场地之一……
前屯村村支书蔡清洋告诉记者,农村老人不是子女外出打工就是分居,个别老人病在家里都没人知道。但如果盖养老院投资大、花费高,不符合农村实际,而老人因为观念问题怕子女担上不孝的骂名也不愿选择养老院,居家养老已无法满足需要,互助幸福院就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
2007年8月,前屯村利用原小学废弃房屋,用少量投资装修了一下,新建厨房、餐厅和储藏室,安装了空调、电扇,创办了互助幸福院的雏形。村里制定了老人入住条件和程序,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的单身老人,经儿女申请,本人同意,与村里签订协议后即可入住,无子女的老人由本人申请,村两委研究批准后入住。
“幸福院由村集体出钱修建供老人集中居住,免费提供住宿。吃穿和就医等费用由子女或者本人负责。采取‘自我管理、互助服务’的模式,让相对年轻的老人照顾年纪大的,身体好的帮助身体弱的,共同起居生活。”蔡清洋说。幸福院还按照老人特点进行分工,有的人曾当过村干部协调能力强,就做指导员,负责做好老人思想工作,协调矛盾和难题;有的人积极热情就负责生活安排及后勤保障。
走进幸福院东侧的厨房和餐厅里,记者看到,两位老人正在烧水、做饭。一位老人高兴地说:“有时自己做饭,有时和老哥们合伙做,孩子们回村了,有时也回家吃。”
68岁的张月生2010年住到幸福院,一子两女都已成家,老伴多年前去世。他说:“虽然孩子们生活不错,但平时都忙,除了逢年过节送点东西和钱,大多数时候一个人待在家里,心里经常闷得慌。现在在幸福院里,都是村里的老伙计,我们抱团养老,就地享福。”
“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养老在乡村,享乐家门口。”肥乡县民政局长李抬一说,在这里养老,老人安心,子女放心,政府省心。县里还推出了“大手拉小手”活动,村小学孩子放学无人接时,就直接送到幸福院里玩或学习。
县委书记宋仁堂说,肥乡县从2010年起开始推广这种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目前已基本实现农村全覆盖。幸福院坚持“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工作原则,互助养老成本大大降低,每个幸福院一年开支也就几千元钱,县财政按每名老人一天一元钱标准进行补贴。
从2011年起,河北省和邯郸市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兴办农村互助幸福院的优惠政策措施,在项目立项、建设用地、用水、用电、取暖等,给予优先办理和费用减免。邯郸市委书记郭大建表示,邯郸市将进一步完善互助幸福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并积极组织开展定期体检、义务劳动、送戏曲、电影进幸福院等活动,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山西转型跨越风生水起
已是最后一篇
-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山西转型跨越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