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民为先,走过汶川特大地震后极为特殊而艰难的不凡历程,四川对此感受尤深。
抢险救援生命至上,灾后重建民生为先,加快发展富民为要,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的进程,民生优先贯穿始终。
不仅如此,在推动灾区民生事业实现整体性跨越的同时,四川的决策层把目光投向巴蜀大地的更广更远更深处,破瓶颈、补短板,夯基础、利长远……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省范围内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有条不紊,深入推进。
破瓶颈,夯基础,交通水利上台阶
今年4月12日,四川境内达(州)陕(西)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与一年前贯通的广(元)陕(西)高速公路携手,打通北向出川瓶颈。
达陕高速、广南高速、雅西高速……随着一条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蜀道渐成通途,为沿线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搭建起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惠民利民之路。
2008年以来,按照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作出的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战略部署,四川交通建设进入加速期、攻坚期。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突破4000亿元,其中公路水运建设完成投资逾3300亿元,居全国第一。全省形成了包括7条铁路、9条高速公路和1条水运航道的17条进出川大通道。
乡村道路建设同样突飞猛进,串联起村村寨寨的小康梦。
雅安市宝兴县沙坪镇中坝村长年交通不便,高山区不少农民外出务工或整体搬迁,当地劳动力成本逐年增加,传统林业发展遭遇瓶颈。
根子还是在“路”上。采取政府以奖代补、村民“一事一议”的方法筹资筹劳,沙坪镇实施公路“村村通”工程。如今,中坝村新栽20万株香杉、柳杉,每亩林地经济收益可达1.5万元。公路,成了林农增收致富的“助推器”。
今年,四川省交通民生工程安排建设农村公路1.5万公里,其中通乡公路2500公里、通村公路1.25万公里。截至9月底,全省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9.8%。
到2015年底,四川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27.6万公里,受益群众占全省农村人口的95%,初步构建起“通乡达村、标准适宜、管养到位、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网。
善治蜀者,治水为重。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促进水利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川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工程设施不足,约六成耕地得不到有效灌溉。
2008年10月,四川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战略构想,次年出台的建设规划纲要明确:力争从2009年到2016年,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86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69万亩。
地处川东北的平昌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09年以来,通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5.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8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84万公斤,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小农水,大民生,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平昌县委书记张根生说,随着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一批龙头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带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年增加1668元。
在成都近郊双流县,民生水利更上层楼:城乡供水一体化。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压、同质、同价。”双流县水务局局长刘志勇说,至今年9月,已有248个村、1807个组通上自来水,通水率分别达到97%和90.3%。
截至去年底,四川全省已累计投入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91.6亿元,建成农村供水工程30余万处,使1989万人告别饮水不安全。今年,还将解决24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到“十二五”末,四川省农村饮水安全比例将达95%以上。
- 上一篇:
-
各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
已是第一篇
-
各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
- 下一篇:
-
(十年回眸·重大战略)和谐世界:共赢发展的中国贡献
已是最后一篇
-
(十年回眸·重大战略)和谐世界:共赢发展的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