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论语》: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中,汲取了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并在继承中不断超越,在超越中不断创新,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带入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崭新阶段,为创建新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提供了思想和灵魂。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与其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承密切相关。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那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骨干。从这一意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彼此交融、相互涵养的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它包括了四个层次的主要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体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的文化之魂,它们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又超越了传统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传统文化的最高阶段。
首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思维方式、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以及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这些优秀的传统基因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有相近、相通之处,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可能性和合理性。同时,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也不断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元素转化并发展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观点与主张,持续充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使其始终保持着先进性与引领性。
第二,中华民族自古有“胸怀天下”的高远追求与坚定信念,无论是荀子的“成天下之大事”,还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华儿女所具有的为国为民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中的这一精华部分,并审时度势地提出: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三,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乃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君子所一致奉行的高尚品格;《周易·系辞下》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概括地说明了唯有改革创新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将上述两则源于古人的箴言进一步升华提炼,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当代中国的精神支柱与精神动力。
最后,在传统文化中,荣辱观念几乎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论语·学而》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意思是,诚信,有礼,自然就远离耻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批判地继承了传统荣辱观,并结合当下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道德原则和价值尺度。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依托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又能够因应时代发展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意识、有选择地扬弃和升华,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意志和精神动力。
创建新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根本思想和灵魂。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秩序的根本,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信仰主体,深刻影响着当今中国社会道德风尚的养成,是建设新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唯一航标。
从“时代楷模”郭明义到“最美妈妈”吴菊萍,从“党的好干部”周恩义到“托举哥”周冲,他们是一面又一面镜子,反射出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面貌和道德细节。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正是以许许多多的道德细节为基础,而这些细节都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滋养下生长和茁壮起来的。
从本质上说,道德建设反映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现实要求,是社会价值在道德价值取向上的现实反映,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因此,建设道德体系必须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出发,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现实要求为依归。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建构了当下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新内涵,为新时期的道德体系建设作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及时回应,因此,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支撑下,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记者/王 研)
- 上一篇:
-
推动科学认知 注重养成践行 强化导向引领
已是第一篇
-
推动科学认知 注重养成践行 强化导向引领
- 下一篇:
-
是体系还是方法 近十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热点解析
已是最后一篇
-
是体系还是方法 近十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热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