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立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从实践效果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诸多优势。一是有利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能更好地从整体、全局、长远的角度出发,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摆脱少数利益集团左右,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方针政策。二是有利于协调各方利益,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来处理各方的利益关系,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尽可能达到平衡。三是有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国家政权高度稳定,党制定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制定的中长期规划可以很好地连续贯彻和执行,避免朝令夕改,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四是有利于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的政治体制有利于协调各方,能够尽可能地集中一切资源、力量和智慧,用于建设和发展,尽可能地减少纷争和内耗,使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发挥最大化的效能。我国的政治体制起到了权利保障和集中力量的双重功效,是推进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和高效发展的根本制度因素。(《光明日报》2012年5月8日)
吴大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建设与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其一,以民生发展为根本。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视民生为自己的执政根基,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始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审视、关注和发展民生。其二,以稳定和谐为基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稳定的社会秩序是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基础性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方面敢于正视、善于化解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另一方面把稳定与发展统一起来,用发展的办法解决社会稳定问题。其三,以创新体制为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对社会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克服了在发展中经济建设“一手硬”,社会建设“一手软”的问题。逐步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格局,逐步实现向民主型、服务型、综合型管理方法的转变,从而建构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格局。(《理论导刊》2012年第6期)
王佳菲:摒弃“零和”思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我们历经几十年的艰苦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所作出的现实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独特优势。与危机频发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道路之所以能坚定地走向繁荣富强、走向民主和谐,正是由于一方面我国拥有一支以国有经济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主力军”,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为实现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自主发展奠定了基本制度条件;另一方面,培育出一支非公经济的“生力军”,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和生产力发展,增加税收,扩大就业。国有资产绝对量的增加,不是靠挤压私有制经济取得的;民营企业的“民进”,也不是在与国有企业的冲突对立中完成的。相反,民营企业在多个方面得到了国有经济的荫庇,其健康发展是在同国有企业的平等竞争、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和产业配套中实现的。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中国经济进步的突出特征。要从所谓不是“国进民退”就是“国退民进”、只有遏制国企发展才能为民企争取空间的“零和博弈”思维中解放出来,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如果仅执其一端,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单兵突进,就会妨害多种所有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协调局面,就会落入私有化的陷阱或重蹈单一公有制的覆辙。(《红旗文稿》2012年第12期)
- 上一篇:
-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十八大
已是第一篇
-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十八大
- 下一篇:
-
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用中国话语体系解读中国道路
已是最后一篇
-
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用中国话语体系解读中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