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5月19日电(记者沈汝发)在福建省东山县,到处传颂着老书记的动人事迹。他虽然去世30年了,但他的名字一直铭刻在人民心中,随着东山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他的怀念与日俱增。 谷文昌1915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5月随军渡海解放东山岛,先后担任东山县城关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1964年调任省林业厅副厅长。“文革”期间下放宁化县农村劳动,1972年后曾任龙溪行署林业局局长、农办主任、副专员。 东山岛位于福建南部,与台湾岛最近的距离不过几十海里。昔日东山,风沙肆虐,旱涝为害,一片荒凉。在全岛1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仅为0.12%。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春夏苦旱灾,秋冬风沙害。一年四季里,季季都有灾。”面对多灾多难的群众,谷文昌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做梦也在想着战胜风沙,根治旱涝,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他走遍了东山的大小山头,把一个个风口的风力,一座座沙丘的位置详细记录下来。他走村串户,和村干部、老农民促膝长谈,制定了“筑堤拦沙、种草固沙、造林防沙”的方案。 在东山县委、县政府统一指挥下,千万人上阵,花了几十万个劳动日,在风口地带筑起了两米高十米宽的拦沙堤39条。但是,仅仅过了一年,无情的风沙就摧垮了长堤。植树造林先后种过十多个树种,几十万株苗木,一次也没有成功,灾荒和贫困依然笼罩着东山。 谷文昌和县委的同志一道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制订方案。1958年东山县委向全县军民发出号召:“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谷文昌亲任指挥,县直机关干部、驻军、工人、农民、店员、学生,突击种下了1000多万株木麻黄、黑松、相思树等幼苗。但是由于持续一个多月的低温,成活的树苗寥寥无几,东山的绿色之梦再一次被击碎。 失败和挫折,没有压垮谷文昌。东山县委组成了由领导干部、林业技术员、老农三结合的试验小组,谷文昌亲任组长。他们在飞沙滩上,“旬旬种树”,定时观察气候、湿度、风向、风力对新种植木麻黄回青、成活的影响,又种下20亩丰产试验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摸清了木麻黄的生长习性,总结出了种植木麻黄的技术要点,并通过多种方式让广大干部群众掌握。 14个春秋的拼搏奋战,谷文昌和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军民植树造林防治风沙,打水井、建水库抗旱排涝,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盐田……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山旧貌,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 东山县的村村寨寨留下了谷文昌的足迹。他经常卷起裤腿与百姓一起犁田、打石头,干得一身泥水满身汗。干部群众找他反映问题,哪怕是三更半夜他都不烦。他严于律己,不谋私利,调省城工作时,只带走两只皮箱、几麻袋杂物。群众送他一张木麻黄饭桌,他硬是退了回去。 1981年1月30日,谷文昌在漳州因病去世。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1986年,东山县委决定将谷文昌的骨灰安葬在当年他亲手建起的赤山林场。1999年,全县各界捐资修建了谷文昌事迹展览馆及谷文昌公园,2004年2月谷文昌纪念馆建成,被命名为“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首批党史教育基地”。至今,每逢清明、春节等尊老敬宗的传统节日,当地群众都“先祭谷公,后祭祖宗”,带着朴素的感情到碑前缅怀带领他们战胜贫困的谷书记。 链接 ■长篇通讯《谷文昌》 2003年2月,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采写了长篇通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由新华社播发。通讯写道:“在福建省东山县,到处传颂着老书记谷文昌的动人事迹。他虽然去世22年了,但他的名字一直铭刻在人民心中,并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泯灭,也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淡忘。他和全县人民共同创造的业绩,至今在东山大地上闪耀着熠熠光辉。随着东山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他的怀念与日俱增。”(光明日报记者 王逸吟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