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栏目引发社会热烈反响
发表时间:2011-06-14   来源:新华网

  以专栏形式“点睛”优秀共产党员  

  《“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专栏推出后,受到媒体和读者的广泛欢迎。 

  黑龙江日报编辑黄广庆说,“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报道非常有感染力。我们每天都采用新华社播发的“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报道,并且文图配合。 

  山西日报编辑张婷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主要媒体和各省区市党报、都市报联合推出大型人物专栏《“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专栏中的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正义和正气,令人振奋精神、鼓舞斗志。 

  陕西日报编辑出版中心主任助理张斌说,《“门巴将军”--李素芝》等稿件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既注重图文互动,又做到生动深入,这组专栏报道深入宣传“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让人重温这些优秀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从英雄身上汲取精神财富。新闻媒体普遍反映,这个专栏不仅回顾展现了“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的光辉事迹,更是对全国各族人民的一次精神洗礼。 

  “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的报道也让无数读者为之感动和鼓舞。 

  贵州省贵阳市的市民覃红梅,是一名“80后”社区医生,她说,“‘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的报道,读后倍感亲切,这些英雄的故事伴随着我的成长,如今重读,仍然会被感动。” 

  “直到今天,他们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告诉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心怀信念,坚忍不拔。”覃红梅说。 

  覃红梅的话说出了许多人的共同感受。很多读者表示,这组报道是对英雄模范的深切缅怀,是对先进典型的热情讴歌,更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力弘扬。重温“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一段段感人事迹,感悟英雄人物的崇高品格,使人增强了爱国情感、陶冶了道德情操、振奋了民族精神。 

  而在专栏受欢迎的背后,是许多记者和编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编辑对报道高度重视、提前组织、精心策划。记者深入一线,为确保稿件的时效和质量,记者有时要往返修改数次才能最终定稿。如新华社记者陈晨为采写原西北国棉一厂细纱车间女工、全国劳动模范赵梦桃,跟随赵梦桃小组一整天,完整地见证她们的工作内容和流程。所以,记者的笔下才有这样的描写:“左手将纱管插在锭子上,右手飞快地把引线绕过导纱钩,送向须条。这样一个细纱车间值车工每天最基本的工作动作--“接头”,赵梦桃小组里最优秀的女工每完成10个只需32秒”。

  

责任编辑:路 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