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从讲故事领略习近平的外交智慧
发表时间:2015-08-12   来源:新华网

  【国际友人的故事】

  “德国人说,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中国人民同德国人民有着悠久交往历史和深厚友谊。此时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位中国人民爱戴的德国友人,他就是拉贝。7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侵入中国南京市,制造了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的惨绝人寰的血案。在那个危急关头,拉贝联络了其他十几位在华外国人士,设立了‘南京安全区’,为20多万中国人提供了栖身之所。拉贝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大屠杀内情,成为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证据。1996年,中德共同建立的拉贝纪念馆在南京开放。去年底,由南京市建造的拉贝墓园修复工程落成。中国人民纪念拉贝,是因为他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应德国科尔伯基金会邀请,在柏林发表重要演讲

  “1964年,马克林教授首次赴华任教。半个世纪来,马克林教授60多次访华,在亲历中国发展进步的同时,孜孜不倦向澳大利亚和世界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林教授的儿子斯蒂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出生的第一个澳大利亚公民。可以说,马克林教授以不懈努力和真挚热情,为两国人民相知相亲搭建起一座桥梁。今年9月,马克林教授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我要对你及众多澳大利亚人士为中澳友好作出的贡献,表示诚挚的谢意!”

  ——2014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中澳发展梦想 并肩实现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演讲

  “还有一位德国友人叫诺博,是德国葡萄专家,2000年至2009年间他同助手汉斯17次来到中国山东枣庄,向当地农民传授葡萄栽培、嫁接改优技术,将传承几百年的家族商标无偿授予当地酒厂使用。诺博和汉斯资助了8名当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2007年,汉斯突患癌症,弥留之际仍不忘自己资助的两名学生尚未念完高中,嘱托诺博把2000元助学款带给他们。2008年8月1日,当诺博把钱交到孩子手中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得潸然泪下。”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应德国科尔伯基金会邀请,在柏林发表重要演讲

  ■ 解读

  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国际友人的故事真实、感人,充满了人情味,也更好地拉近了两国人民间的心理距离。  

责任编辑:张智萍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791743&encoding=UTF-8&data=ACqZPwAAAAcAAF5sAAAAAQBC4oCc5bmz6K-t4oCd6L-R5Lq64oCU4oCU5LuO6K6y5pWF5LqL6aKG55Wl5Lmg6L-R5bmz55qE5aSW5Lqk5pm65oWnAAAAAAAAAAAAAAAuMCwCFGxMYAk-gFIeqljarhrXT66M50heAhQCMCrUC3tH6rBSYVicYIkGOXE51w..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791743&encoding=UTF-8&data=ACqZPwAAAAcAAF5sAAAAAQBC4oCc5bmz6K-t4oCd6L-R5Lq64oCU4oCU5LuO6K6y5pWF5LqL6aKG55Wl5Lmg6L-R5bmz55qE5aSW5Lqk5pm65oWnAAAAAAAAAAAAAAAuMCwCFGpWBX6p4nmfpL-p6JvdjRCcqykxAhRB57F2Dy6ZcKbHpxuq8FiQhNZjTw..&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