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史以知“治”
发表时间:2016-04-22   来源:人民日报

  古人讲,“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早在1920年12月1日,毛泽东在致蔡和森等的书信中分析袁世凯称帝、段祺瑞执政之所以失败时,就提出“均系不读历史之故”,因此“劝大家读历史”。而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的民本思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再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气节,乃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仁爱之心……这些历史智慧和文化养分,多有成风化人、润物无声之功。

  “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领导干部接触面广、工作挑战性强、群众期望高,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多,多学些历史,不仅是个学习兴趣的问题,更是一种政治智慧和历史自觉。正所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今天,我们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无论是推动全球治理理念的创新发展,还是治理好正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无论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夙愿,不仅需要运用今天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珍视这一优势,不去汲取中华文化的“活性力量”。

  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就曾指出:“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今天读来仍然发人深省。在如今的一些领导干部那里,总觉得学历史不如学业务管用;有的学历史则是为了多些谈资,只武装嘴巴不指导实践,从这样的目的出发读史,往往不可能理解历史的真谛,甚至可能误入歧途。只有真正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深刻的历史思维,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才能收获“明志”“知治”之效。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从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聚焦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可以说,重视学习、注重读史,已成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干部的迫切功课。惟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治理水平和政治智慧,学会按照历史规律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才能写下勿忘昨天、无愧今天、不负明天的绚丽篇章。(贾世江)

责任编辑:贾 玉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