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高地 牢记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
发表时间:2014-05-21   来源:河南日报

  2014年3月和5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兰考调研指导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来好好照一照自己,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通过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赋予其以新的时代精神和时代内涵,牢牢坚守中国共产党人价值高地,凝聚改革共识,增强发展信心,形成改革合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高地,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焦裕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树立起来的一面精神旗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和价值高地,具有强大的思想动员功能和精神感召作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各阶层力量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伟大胜利,离不开其高度的理论优势、思想优势、道德优势、价值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的特殊感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结合时代特征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高地,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价值标杆和行动坐标,在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向焦裕禄精神看齐,保持高度的理论清醒、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共产党,自觉听党话,跟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是否能够一如既往地听党话,跟党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否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思想动员功能,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价值高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

  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高地,要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毛泽东同志说过,“艰苦的工作就像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担子有轻有重。有的人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拣轻的挑。这就不是好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结合时代特征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高地,要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忠诚履责、为民负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伟大事业,必然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尤其需要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有直面矛盾的勇气,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是指心里始终装着人民而唯独没有自己,时刻不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敢于为了人民的自由与幸福鼓与呼,不为任何困难所惑,不为任何风险所惧,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开拓创新。工作上拈轻怕重,生活上斤斤计较,思想上得过且过,行动上畏手畏脚,没有创新思想,没有过人胆略,没有过硬本领,是缺乏担当精神的典型表现。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平时干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是共产党人必备的政治素质。作为共产党人,既要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和价值高地,更要具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多谋善断、为民谋利。

  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高地,要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和高度的理论自信。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和高度的理论自信,是坚持实事求是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前提和基础。结合时代特征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高地,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要求每一位共产党人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和高度的理论自信,身体力行,身先士卒。理论上自信,行动才会自觉,思想才能统一。理论上的自信是统一全党思想的基本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

  结合时代特征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牢牢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高地,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和高度的理论自信,就不会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前和大是大非问题上迷失方向,丧失信念,丢掉信仰,动摇立场,就不会在社会思潮多元多变中含含糊糊、失去正确判断,就不会在利益调整、分化与冲突中违反原则,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在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快速变化、社会转型加剧、利益矛盾突出、思想碰撞频繁的条件下,党和国家的事业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充分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前和未来仍将长期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基础和精神价值高地也必将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完善、丰富、创新和提升。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涂小雨)

责任编辑:张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