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近平召开文艺座谈会说开去:唯人民与时代不可辜负
发表时间:2014-10-1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秋日暖风重现文艺晴空:习近平忙里偷闲同文艺工作者谈心 
  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会上,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杂技、影视等各领域的著名文艺工作者悉数到场。其中,既有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也有初露锋芒的新人,颇似“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盛况。铁凝、尚长荣、阎肃、许江、赵汝蘅、叶辛、李雪健分别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他们在发言中都表达了对此次文艺座谈会的热盼和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期待。诚如阎肃老先生所讲,“我一直在渴盼中央发出清晰有力的声音,重现文艺的朗朗天空。”习近平忙里偷闲坐下来同文艺工作者谈心,也足见文艺事业的分量之重以及文艺战线的不可或缺。 
  这次会议不由让人联想起72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那时抗日烽火未止,然而,在陕甘宁边区一隅,知识分子却躁动不安。据一些文人的回忆记载,20世纪40年代,一大批满腔热忱的文艺青年来到延安,很快他们发现延安的实际状况与理想存在着巨大差距。“阳春白雪”无人问津,心中愁绪无法抒怀,试图提笔又不知如何创作……毛泽东感受到延安文艺队伍的可爱可亲可敬,更深知这支队伍的可塑性。1942年5月,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 并作了“引言”和“结论”两次发言。这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文简称“《讲话》”)犹如利剑,直击内心,为在迷雾中的文艺工作者拨开一片蓝天,指明了服务的对象和前进的方向,对党的文艺政策和文艺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为谁耕耘为谁忙: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至今未变 
  毛泽东曾在《讲话》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文艺问题的中心就是要搞清楚“为群众的问题”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毛泽东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文艺工作者要把立足点转移到人民大众这边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今秋的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首先表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并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实际上是重申了党对文艺战线的基本要求,明确“二为”方向至今未变,它仍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 
  清楚“为谁服务”之后,更要把握“如何服务”。毛泽东指出所谓“革命的文艺”就是人民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毛泽东饱含热情地形容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虽岁月流转,表述有异,但仍可见习近平的思考与毛泽东当年所想有着深深的历史相续的关联。 
  给艺术家们的创作良方:静下心来、精益求精 诚心诚意与人民在一起 
  延安文艺座谈会前,毛泽东认真对文艺界进行了一次“摸底”。毛泽东亲自个别约谈或写信沟通的就有李伯钊、丁玲、艾青、萧军、罗烽、舒群等人,还曾以集体谈话的方式与鲁艺的一些文艺家进行交流。会上,与会者争论得十分激烈。毛泽东根据事先调查的情况和座谈会发言,在总结讲话里具体分析和批评了延安文艺界存在的八种观点。这些分析讲到了延安文艺界人士的心坎里,点醒了先前“格格不入”的思想,点明了今后斗争的方向,也点燃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毛泽东开出的一剂良方就是要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号召“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 
  面对今时今日的文艺现状,习近平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作品的数量与质量的失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偏废等。尽管如此,习近平在讲话中还是大力鼓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创作才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习近平给文艺工作者一颗“定心丸”——即“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一面放飞艺术想象之翼,一面脚踏坚实之地,这样才能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广大人民。习近平还强调,“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纵使文艺的创作方法有千万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应时而为”的两次文艺座谈会:召开时间均为关键节点 
  72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处在延安整风的浓厚氛围之中。延安整风要解决的究竟是什么问题呢?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整顿学风、党风和文风。这三个不良风气脱离中国实际,教条地搬用马克思主义,给革命事业造成损失。毛泽东认识到当时的共产党有议政的能力,却没有执政的地位。要想不断扩大党的影响力,需要通过文艺这个工具来团结凝聚、动员组织人民群众。毛泽东正是借着《讲话》,以文艺工作为切入点,首次系统、完整、具体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解决了文艺的革命方向等问题,让文艺应时而为地成为斗争的利器。在毛泽东的感召之下,延安文艺界焕发出新的生机,应运而生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呈现文化战线上的繁荣。 
  习近平召开的这次文艺座谈会,刚好处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尾不收场”之后,十八届四中全会“拉开序幕”之前。这个时间节点十分关键,值得关注。在错综复杂的情势下,文艺作品能否观照现实生活、能否用光明驱散黑暗、能否用美善战胜丑恶,这对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显得尤为重要。正如习近平强调的那样,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毕竟,唯人民与时代不可辜负。(张湘忆 赵晶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张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