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在福建、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对海洋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论述,指出发展海洋经济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对经略海洋作出高瞻远瞩的谋划和部署。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科学指南,标志着我们党对海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这些重要论述,发挥好山东青岛的海洋优势,全面推进海洋事业发展,争当建设海洋强国的排头兵。 海洋强国战略勾画中国梦的蓝色调 我国古代很早就开始开发和利用海洋,创造了灿烂的海洋文明。特别是在唐宋至明初期,开辟和拓展了海上丝绸之路,海洋贸易日益繁盛,成为当时全球最强大富裕的国家之一。但15世纪以后,西方开始放眼全球主动获取“海权”,而中国则趋于保守,拘泥于保九州的被动“海防”,最终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目标。可以说,中国的国门是从海洋方向被西方列强打开的。历史充分表明,背海而弱、向海则兴,封海而衰、开海则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更加宽广、更有高度、更富眼光的海洋观。在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时期像今天这样认识海洋、重视海洋、经略海洋。 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建设海洋强国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海洋管控强。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历史一次次证明,不能制海,必为海制。因此,海洋力量强大、管控有力,才能守好“蓝色国门”、保护好海上权益。二是海洋经济强。海洋是经济的“蓝色动脉”。当今时代,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支撑。三是海洋文化强。在山东半岛兴起的东夷文化,蕴含着厚重的海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扬光大海洋文化,增强全民海洋意识,是中华文化的一种提升。四是海洋科技强。没有科技的突破和支撑,人们面对浩瀚的海洋,只能“望洋兴叹”。青岛是我国现代海洋科技的先发城市之一,集聚了全国30%的海洋科研机构、50%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70%的涉海两院院士。在实践中,我们愈发认识到海洋科技的关键性作用。 谱好陆与海统筹的协奏曲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习近平同志还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这是站在陆海统筹战略高度构建的宏伟开放格局。从陆海双向建设好“一带一路”,是我们应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也将为青岛海洋事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从陆上看,青岛经新亚欧大陆桥与陆上丝绸之路紧紧相连,已经与内陆多个省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沟通内陆、联系世界的重要窗口,完全有条件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桥头堡;从海上看,青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港口和商贸重镇,目前保持着与日、韩等东亚地区和欧盟等的密切航线联系,完全有条件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因此,我们按照全域统筹、陆海统筹的思路,围绕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对海洋经济、科技、国防等资源进行统筹布局,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谋划城市发展,构建海洋事业发展大框架。为把青岛打造成为海洋强国战略支点,我们正在规划建设蓝色硅谷、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一谷两区”三大海洋产业功能区。 写好军与民融合的大文章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提高海洋维权能力,坚决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习近平同志还提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时代命题,鲜明指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路径、关键招数。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既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也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作为海防重镇,青岛尤其应做好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随着西海岸新区获批,青岛被赋予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国家使命。我们以此为新契机,规划建设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途径。首先,推动军地“共商”。建立地方政府、重点企业、国防动员和军队之间综合信息平台,走军民融合管理新路子。其次,推动产业“共融”。大力发展船舶配套和海工装备、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军民共需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提高国家海洋国防力量提供保障。第三,推动科技“共兴”。围绕军民科技创新共性需求,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军民融合科技企业孵化器、海洋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搭建军民融合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三大平台。第四,推动设施“共建”。把国防和军队需要纳入全市基础设施布局,创新军地共同投资与建设机制,建成一批军民融合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第五,推动后勤“共保”。围绕军队保障服务社会化,探索建立军地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和体系,搞好驻青部队的地方后勤保障。 打好海洋经济“转、调、创”的攻坚战 习近平同志指出,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要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青岛是我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龙头城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既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更是我们肩负的国家使命、时代重任,需要我们坚持尚实干、勇作为、敢担当,全力打好海洋经济“转、调、创”这场攻坚战,努力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闯出经验、蹚出路子,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支撑。一是突出产业拉动。按照“提、扩、聚”的思路,加快提升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等传统产业发展水平,扩大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制药、海水淡化利用等新兴产业的规模能级,集聚发展港口航运、海洋旅游、海洋文化等海洋服务业态,构建链条完整、技术先进、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海洋产业集群。二是突出创新驱动。发挥好拥有海洋科研“国家队”的优势,建立政、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重点突破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深海矿产开发五大领域20项核心技术。同时,实施泛海人才战略和海洋学者计划,强化人才支撑。三是突出开放带动。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依托中德生态园、中日韩创新产业园、青岛保税港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等高端开放平台,促进全方位国际合作交流,建设好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 树起提升海洋意识的“风向标”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要转变思想观念,打造好、运用好海洋软实力。一是增强海洋保护意识。理清“向大海要资源”的环保账,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维护海洋生态和环境安全,实现海洋经济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二是树立依法用海意识。完善地方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严格的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管理制度,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完善海洋监管执法体制,坚决打击违规用海、破坏海洋资源环境等行为,实现海洋开发利用法制化、科学化。三是注重海洋文化塑造。海洋塑造了青岛海纳百川、勇于创新、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要加大海洋和海洋文化宣传工作力度,扩大海洋知识普及面,强化全民海洋意识,营造关注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浓厚氛围。(李群 中共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