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语粹 ●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伟大斗争的胜利都有着伟大理想的引导。赢得伟大斗争的胜利,不仅要求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还要求我们在各个方面要有伟大创造,尤其是要有伟大的道路创造、理论创造和制度创造。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要看到,越接近目标,面临的风险就越大,遇到的问题就越复杂。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面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伟大事业、伟大目标,我们正是从这“两个伟大”中汲取伟大力量进行伟大斗争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多次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说:“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不会那样平坦,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他再次指出:“这次活动为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作了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重要准备,其重大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显现出来。”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些讲话的科学涵义和基本精髓。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是指导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树立远大理想,进行伟大创造,解决现实问题,这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做好现实工作必须树立远大理想,克服现实困难必须进行伟大创造、解决现实问题。这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 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伟大斗争的胜利都有着伟大理想的引导。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是如此,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也是如此。这两次革命都是以伟大理想为指引的。早在200多年前,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就指出:法国大革命“正是一幅关于人的权利和人的价值这个伟大课题的瑰丽画卷”。英国20世纪著名思想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之所以更深远,是因为十月革命的理想更加伟大。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种伟大的信仰和伟大的理想,正是我们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赢得斗争胜利的法宝。 赢得伟大斗争的胜利,不仅要求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还要求我们在各个方面要有伟大创造,尤其是要有伟大的道路创造、理论创造和制度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开创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开创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开创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开创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是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依靠这一制度,我们不仅赢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而且必然赢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强调面向未来要准备进行伟大斗争,这是一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2014年8月20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将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要准备进行伟大斗争,这是一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观点。马克思早就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不能从过去,而只能从未来汲取自己的诗情。它在破除一切对过去的事物的迷信以前,是不能开始实现自身的任务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它告诉我们:面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伟大事业、伟大目标,我们正是从这“两个伟大”中汲取伟大力量进行伟大斗争的。 伟大斗争是由伟大事业决定的。我们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辉煌灿烂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也是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开创性的伟大事业。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奋斗的事业,在这一过程中,要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要与传统的落后的观念和因素进行斗争,也要与腐朽的资产阶级观念和因素进行斗争,更要与存在于党内的各种腐败分子进行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实现人民幸福的事业,要解决人民面临的许许多多的现实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这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要不断创造社会活力的事业,要形成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和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局面,形成这样的局面需要破解各种利益固化的藩篱。 伟大斗争是由伟大目标决定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要看到,越接近目标,面临的风险就越大,遇到的问题就越复杂。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系列获得了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国家都确立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很多民族树立了发展富强的愿景,但由于国内外存在的各种风险与挑战,真正实现目标和理想的国家和民族并不多,有些国家离现代化仅仅一步之遥就解体了,有些国家始终跨越不了各种政治与经济陷阱而深陷泥潭,有些国家被导上了错误的轨道而远离了现代化。种种情形提醒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过程。 理解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必须紧密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理解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必须紧密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伟大斗争中,要处理好各种事关全局的重大关系。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在社会领域,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要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既不能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也不能管得太松、波涛汹涌,重视疏导化解、柔性维稳。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伟大斗争中,既要突破各种固化的利益藩篱,又要实现政府权力的自我革命。要“向固化的利益藩篱宣战,对党内盘根错节的问题进行梳理。自我批判、自我开刀、自我革命,由此带来的压力、风险和挑战,只有勇敢者才能顶得住、扛得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伟大斗争,不再是大规模疾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也不是一阵风式的群众运动,而是在法治轨道上进行。要赢得斗争的胜利,必须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构建现代国家法律制度体系。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程中的伟大斗争,具有生死攸关性。与腐败分子的斗争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我们必须坚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好,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辛向阳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