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修身立德作为必修课 以百姓心为心
发表时间:2015-08-26   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全党同志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努力解民忧、办实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汇聚强大力量。”“以百姓心为心”是唯物史观的生动表达,蕴含着对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唯物史观的殷切期待。

  “百姓”一词在战国之前指称贵族,因为那时只有贵族才有姓。战国以降,“百姓”的含义发生大转变,泛指平民、庶民、黎民,也就是普通民众。我们今天所讲的“百姓”,其内涵与劳动人民、基层群众大体相同。人民作为历史范畴,主体是百姓。“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百姓心决定着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党员领导干部只有认知、认同百姓心并与之融合,时时处处为百姓着想,时时处处为百姓做事,才能使党永葆生机活力,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坚持以百姓心为心?修身立德是必修课。以百姓心为心是修身立德的价值指向,又是其精神动力、思想根基。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修身立德是立言、立功的前提,特别重视为政者的道德建设和正心修身,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立德属于人的主观世界改造和思想境界提升,但也离不开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习近平同志提出“三严三实”要求,把共产党人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统一起来,既是修身立德之道,又是创业干事之要。修身才能做实实在在的人,做对百姓有益的人。今天,我们强调党员领导干部严以修身不只是个人行为,而且是为了做百姓认可的领路人,更好地为百姓做事。

  增强对百姓的思想感情。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党员领导干部无论职位多高,永远不能忘记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不仅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而且是培养自己成长的先生,必须从心灵深处激发对百姓的热爱和感恩之情。习近平同志说:“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就能够感同身受。把自己摆进去感受,就能更好了解老百姓满不满意、拥不拥护。老百姓强烈反对的,我们就不能做。”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与他们用同一颗心去看问题,就会更清楚看到“四风”之害,更真切感受到百姓对“四风”之恶,更清醒地认识到“严以修身”的必要性和长期性。

  恪守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守住做人、做事、用权、交友的底线。以百姓心为心,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修身立德的最高价值目标。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着眼于百姓的长远利益、现实利益、切身利益谋事干事,同时不断净化心灵、提升境界,把廉洁自律的底线筑得越来越牢固。习近平同志说:“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百姓对守不住底线而滑入贪腐深渊的党员领导干部既憎恨又痛心,他们希望党员领导干部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廉洁自律,担当起治国理政、为民造福的重任。这是民心所盼,也是为政要义。(周振国 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章 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