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这一重大课题,学习时报采访了部分专家学者。 1“党对文艺工作历来高度重视,这是因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 学习时报:为什么说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 仲呈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意蕴深邃,激情满怀,不仅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赋予了神圣使命和光荣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更需要高度重视文艺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效益,决不能唯票房、唯收视率、唯码洋、唯点击率,绝不能放任低俗化、庸俗化、媚俗化,而是要着力强化文艺化人养心的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的教育教化和美育功能。 庞井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当代中国文艺发展必须牢牢坚守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历尽磨难又不断浴火重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时代给文艺提出了新的课题。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给人们提供了如此宏阔、如此深刻的人生实践和生命体验;也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对人类未来命运所提出的挑战如此尖锐、如此根本、如此紧迫。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以开放的胸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人类文化前行的方向,找准中国艺术的定位,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 张 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视野广阔,内涵丰富,振奋人心,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既是方向引领,也是鼓舞鞭策,是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纲领性文献。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这正昭示了文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特有的属性和独到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火热实践中去。我们的时代波澜壮阔,我们的时代是出作品、出精品的时代,我们的人民呼唤优秀文艺作品的问世。 彭 程:文艺是关乎世道人心的事业,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对于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撑和鼓舞。而优秀的文艺作品便是重要的精神力量,可以引导激励人民奋勇前行,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文艺家要深刻认识到自身所承载的使命是多么神圣和重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创作更多振奋民族精神、歌颂伟大人民、推动历史发展、引领社会风尚的精品力作,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梅敬忠: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高擎理想信念大旗,紧握枪杆子和笔杆子夺取最后胜利。文艺战线正是笔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需要文化自信的强大支撑,需要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神铸魂,需要用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观念,文艺所独具的那种温润人心潜移默化的特殊功用,不可替代。 2“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学习时报:如何做到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 仲呈祥:在当代中国,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自信,就要坚定对党和人民在斗争和建设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充分自信,就要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自信。我们应当遨游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大海里,从诗经、楚辞、汉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不朽的文艺作品和浩瀚的国学中,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从而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 庞井君: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对本民族文化有科学的认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悠久辉煌的历史,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滋养孕育着中华艺术和中华美学的生机活力,古雅清新是其精神气质,自由自然是其精神价值,和而不同是其精神结构,必将对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危机的克服和价值体系的构建发挥独特作用。中国人的最高生命理想是通过融入自然万物而实现伟大、自由、永恒和超越。正是这些独特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奠定了中国艺术坚定的自信、自立和自豪。今天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自觉,使优秀的文艺作品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道路。 张 涛:坚定文化自信,要求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从丰富多彩、深邃斑斓的中华文化中不断挖掘和发现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灿烂成果。坚定文化自信,要求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着力书写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时代辉煌,反映我们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要求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学习借鉴外国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洋为中用”,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在世界文化艺术舞台上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彭 程:我们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深厚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文明血脉连绵赓续,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们正是我们的精神之根,我们文化的基因。呵护好这种根本,传承好这种基因,我们的民族精神才能够蓬勃葳蕤。文艺以其诉诸人的情感的方式,在这方面最能够产生好的效果。当然,这并非是关起门来,而是以一种开放的胸怀,在广泛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前提下,对本民族独特卓异的精神文化价值的坚守。 梅敬忠:坚定文化自信,首先是个态度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自信心之源,是坚定文化自信之基。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并不是外在于民族文化,凭空生长的,而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努力用文艺歌唱祖国、礼赞先贤与英雄,从而振奋民族精神。我们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3“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 学习时报:如何做到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仲呈祥: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文艺要真正服务人民,就要直面人生,开拓未来,用优秀作品反映人民正上演的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活剧,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情实感,为他们传神写貌,树碑立传,以典型艺术形象使人民从中体会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世间大爱和大道,从而激励、引领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我们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真正读懂、读透社会这本大书,才能不负人民的期望,才能真正把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结合起来,把宏观叙事与底层叙事水乳交融,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从而深刻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精心刻画好丰富多彩的典型人物形象,努力创作出中华民族的新史诗。 庞井君: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文艺创作的源泉在哪里?在于我们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热土,来自于人民砥砺前行的脚步,来自于大千世界中活色生香的生活。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深入生活,艺术才能植入最深刻的现实;扎根人民,作品才能流动最真挚的情感。艺术源于生活而又必须高于生活,艺术家不但要练就感受体悟生活的本领,还要练就提炼生活、升华生活的能力。只有在火热的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与现实碰撞,与人心激荡,才能生发最动人的力量。 张 涛: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伟大的事业,也造就了伟大的人民。我们党历来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歌颂人民、歌颂时代是我们党对文艺工作者的根本要求,书写时代、书写人民、书写生活、书写事业,弘扬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历史担当。文艺工作者只有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才能创作出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去引导人、鼓舞人、感召人、温暖人、启迪人,弘扬正能量,也只有这样,文学艺术的创作才能接地气,始终充满活力和魅力,作品才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彭 程:文艺服务人民,归根结底就是要真切、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人民的生活,描绘他们的生活和劳作,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传递他们的心声,讴歌他们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顽强的生命力。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无不是以此作为宗旨的。而要真正达到这一点,就要深入生活第一线,像柳青写《创业史》那样,长期地“沉下去,入淹其间,数年如一”,聆听时代的足音,聆听民众的呼声,感知他们的气息,感觉到生活深处的颤栗和欣悦,这样才能获得最真实、最宝贵的素材,才能创作出有深度的、闪耀人性光辉的作品,才能准确揭示出一个时代的精神本质。这样的文艺家才是真正有作为的。远离生活现场,躲进象牙塔里,凭借想象来虚构生活,孤芳自赏,满足于小圈子里的应和酬唱,是难以有出息的。 梅敬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而创作的观点,抓住了文艺之树常青的本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艺发展史,无不证明,只有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文艺工作者才能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所以,“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歌颂”“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坚持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这些重要论述,正是文艺创作追求不朽的根本遵循。 4“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学习时报:如何做到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 仲呈祥: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文艺应以精深的思想、精湛的艺术、精良的制作去传播真善美,去弘扬正能量,去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去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高尚的文艺讴歌高尚的灵魂,高尚的文艺来自高尚的灵魂。高尚的文艺要引领社会风尚,创作者首先要崇德尚艺。这就要求我们文艺工作者努力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努力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真正做到德艺双馨。 庞井君:当今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社会体制深刻转型、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激荡,文艺也发生重大变革,文艺理论体系、文艺价值观念和文艺实践深刻变化,新的文艺类型、文艺群体和文艺组织不断涌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坚守文艺理想,必须加强和改进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优秀的文艺作品是人类精神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然而没有一双坚强的理论翅膀,小鸟便飞不起,飞不高,也飞不远。文艺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理论支撑和评论的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明确将“文艺评论”与文学、音乐、美术等并列为文艺门类之一,强调文艺评论发挥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作用,更加有效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这就要求从理论、组织、阵地、人才等各方面扎实推进文艺评论,特别是从学术体制角度,推动“文艺评论学”学科建设,更加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艺术素养。 张 涛:文艺是铸就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这是文艺的基本社会功能。文艺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正确的理想追求应该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向人们和社会传递一种积极向上向真向善向美、勤奋乐观的生活态度,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审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有利于塑造人心、凝聚力量、引领风尚。要做到这一点,文艺工作者首先要养德修身修艺,重在提升自我的修养和品行,努力做到德艺双馨,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 彭 程:文学艺术作为一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人、塑造人是其重要的职责。不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的说法,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民族也无一例外地强调其教化濡染的功能。因此,在不同价值观冲突剧烈、人们常常感到困惑迷茫的当下,文艺家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用艺术的形式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使之深入人心,并作用于整个社会良好风习的建构。作品是作者人格的投射,如果作家艺术家自己没有高尚的境界、超拔的情怀,很难想象他创作出的作品会感动人。因此文艺家加强自身的道德修为、人格提升至关重要,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不能被市场利益所左右,而要始终坚持艺术为人生的理想。 梅敬忠: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不朽之作,往往以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所以,文艺家特别讲求德艺双馨。德才兼备,不可偏废。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戏曲植根民族文化沃土、吸取民族审美意识的丰厚营养,自创一体,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整的美学体系,积淀下一种注重艺术神趣、追求尽善尽美的重趣求美的审美传统。中国戏曲所塑造出的一大批富有生命活力、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已经深刻铭记在广大观众的心中,常常激荡着他们的灵魂,成为引领社会风尚与价值取向的标识,为人们认识、评判生活和历史,提供了一种途径和参照。中国戏曲的这份宝贵历史经验,值得认真吸取。 5“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学习时报:如何做到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仲呈祥:文艺评论在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和改进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更加有效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必须看到,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是文艺批评的主要功能和神圣职责。作为创作的一面镜子和一剂良药,文艺批评理应旗帜鲜明,秉笔直书,敢讲真话、敢抒真情、敢求真理。我们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着力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 庞井君:创新是文艺发展的动力所在。当代人类飞速发展的社会实践和转型正从根基上深深触动着自轴心时代以来形成的人类思维基本框架和基本价值体系。直面现实,拥抱时代,面向未来,文艺工作者的胸襟应该无比宽广,视野应该无比开阔,目光应该无比深远,思维应该无比深刻,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不断开创新境界、拓展新领域、构建新话语、建立新生态,用专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踏实的努力创作出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努力攀登民族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张 涛:我国正在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文艺创作正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在继承中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更需要不断创新创造,包括创作思想的创新创造、创作方法的创新创造。文学艺术创新创造要关照生活、关照社会、关照实践,不断推陈出新,将人民群众中出现的鲜活故事用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创新创造中激活中华文化之精血,在创新创造中强健中华文化之筋骨,在创新创造中发扬中华文化之精神。 彭 程: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追求创新,是由文艺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文艺的繁荣离不开创新,一成不变意味着活力枯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有力地反映纷繁变动的生活,才有望推出与时代的节拍相呼应的文艺精品力作,才能够吸引读者和观众。作家艺术家要不断开拓视野,提升艺术素养,磨砺创作技法。不但文艺作品的创作需要创新,整个文艺事业发展的出路和动力也在于创新。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的。中华民族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鲜明独特的本土美学精神,为文艺家的创新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梅敬忠:古今中外文艺发展历史表明,创新与变革是文艺家得以攀登文艺高峰的不二法门。一代有一代之文艺。当今时代,我们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同时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要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此乃文化创新应该追求的最美愿景。(熊若愚 范伟 何忠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