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贯彻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对顺利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时报近期就如何顺利推进“三个伟大”约请中央党校学员进行系列访谈。 学习时报:怎样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刘长喜: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是艰巨的、长期的。党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就是以敢于斗争的革命胆略和善于斗争的科学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排除障碍和干扰,化解危机和风险,增强动力和活力。必须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造,接力奋斗。 郭振华:这是由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决定的,是由我们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决定的,具有现实必然性。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目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具有强烈政治性。而且,这是在我们党执政并且长期执政的条件下进行的,无论是斗争特点和斗争形式,都具有鲜明时代性。 王启尧:总结历史,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完善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也经历了许多伟大斗争,同时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也是由我们党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当前,我们党正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这些考验和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严峻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杨伟东:这是一个立意高远、意蕴深邃的时代课题,既是提醒也是要求,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在时代面前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越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越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工程,越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往往越充满艰难险阻,越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准扶贫,就是这样的伟大斗争之一。站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接近实现的历史关口,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向贫困宣战,发起反贫困的现实斗争。 李明远: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然而,目标越接近,问题也就越复杂,许多问题往往盘根错节、相互交织,需要同时平衡多种目标,这也加大了风险,稍有不慎,一些问题就会有连锁式、系统性的反应,会给我们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对于未来,我们必须作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准备。 学习时报:我们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刘长喜:从国际看,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外部风险明显增多。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由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节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各种风险隐患交织的挑战,思想文化领域更加活跃,社会矛盾复杂程度加深,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从党的建设看,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日益显露,迫切需要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郭振华:安不忘危,方是生存之道。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必须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保持战略定力,走好自己的路,又增强忧患意识,办好自己的事。这样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王启尧: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而言,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下,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应对这一矛盾和挑战,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是唯一的动力源泉,是从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动能转换的根本,必须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努力实现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发展。 杨伟东:这“四个重大”是我们党正在迎接的考试,正在回答的考题。既涉及意识形态、国际形势、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也包括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改革开放等领域的问题,关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作为我们当地而言,发展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欠发达仍然是基本市情,相对落后仍然是最大现实,开发与保护、速度与质量、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是绕不过的必答题。 李明远:最大的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贫困人口依然较多等方面。这特别容易产生“马太效应”,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加剧了发展的不可持续。目前,东西部差距仍然较大。值得一提的是,发达地区的极化效应越来越强,作为支撑区域发展的人才、技术等要素从欠发达地区正在流失。城乡发展也是如此,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衡量,这几年全国的数据基本保持在2.7以上。另外,脱贫攻坚任务也还很繁重。 学习时报: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 在党,关键在人。如何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刘长喜: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这就要站稳政治立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持之以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使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郭振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同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关键是要保持和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以敢于刀刃对内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 刀,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王启尧: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当前,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政治任务,就是要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解深、理解透,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方面发挥好表率作用,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真正以自身的思想到位、行动对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杨伟东: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是全面从严治党,重点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当前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不严肃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必须着力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开展经常、活动正常、方式得当。二是从基层党组织“治”起。突出问题导向、鼓励探索创新、坚持一抓到底,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三是从以小见大的事“管”起。一些身边发生的事、经常出现的事、苗头性的事,必须抓早抓小。 李明远:作风关乎人心向背。只有始终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无往不胜,才能确保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今天,我们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多到群众中去,带着感情为群众说话办事,坚定地依靠群众,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从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才能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时报: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 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为什么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 刘长喜:领导干部担负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既负有领导责任,也具有示范意义。同时,领导干部握有重权,最有资格、有条件犯大错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等于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牛鼻子”。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教育引导,也要靠制度约束,二者一柔一刚,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比于思想建党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制度治党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证。 郭振华: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领导干部是党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严字当头管党治党,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必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增强制度刚性,强化党内监督,真正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表率,确保把宪法法律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福利。 王启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在权力集中、监督制衡不足的情况下,光依靠领导干部的个人觉悟,很难真正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制度。只有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全方位扎牢制度的笼子,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体制缺陷和制度漏洞,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杨伟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至为关键。这支队伍政治、能力、作风、纪律是否过硬,关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如果某一个“关键少数”不担当、不负责、不作为,甚至违法乱纪,其后果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且对整个系统甚至一个地区的政治生态都很致命。唯有从严管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才能正风肃纪、上行下效,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地“严起来”。 李明远: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就能形成以点带面、以上率下的效果。八项规定之后作风的改进,就得益于这一条。另一个方面看,领导干部有权、影响力大,有条件犯大错误。所以,抓住这个“关键少数”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要紧密结合。思想建党需要依靠完备的制度来保障,制度治党需要正确的思想来引领,二者缺一不可。 学习时报:在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为什么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刘长喜: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增强“四个意识”既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也是完成党所担负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回顾我们党的历史,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始终坚持讲政治,这是我们党管党治党、避免犯颠覆性错误的根本保证。必须确保全党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统一,步调一致,形成强大合力,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郭振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开创新局面、取得举世瞩目新成就,与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密不可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同志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要始终坚守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条根本的政治规矩,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王启尧: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要求全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正是要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充满生机、充满朝气,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四个意识”集中体现了根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要求,是一个意蕴深刻、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基本标准。 杨伟东:通过增强“四个意识”,凝聚坚不可摧的向心力,才能保证我们党始终成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要实现党和人民事业的继往开来,必须坚持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不断开创新局面。当前,国际格局深刻变动、国内社会深刻变革、社会思想深刻变化,“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现实地摆在面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四个意识”,集聚力量、战胜挑战、破浪前进。 李明远: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党的干部,有责任和义务忠诚于党、维护好党中央权威,这就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做到知行合一,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我们自己追赶超越的生动实践中去,用出色的发展成效表明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 |